東北網11月6日電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十一五』規劃確定的重要發展戰略。作為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哈爾濱市科技工作應該如何抓住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乘勢而上?日前,圍繞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哈爾濱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這一議題,在市政協十八次常委會議上,委員們就如何提高企業、科研院所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構建科技自主創新體系、機制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並積極建言獻策,許多從實踐、調研中得出的建議,為政府及相關部門今後加快全市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加強科技自主創新體制機制建設
【數字】據統計,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哈爾濱市專利產品、論文發表、科技成果數量和科技創新能力均排在前5位。但因為科技成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企業承接能力較差,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只排在倒數第二位。目前,哈爾濱市優勢企業和骨乾企業中,只有15%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現狀】改革開放以來,哈爾濱市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阻礙創新的體制性障礙,如一些部門和單位在對科技資源管理上還存在壟斷現象,政府各部門之間科技自主創新資源尚未形成合力,條塊分割、相對封閉的格局還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等。
【建言】市政協委員金萬纔建議,哈爾濱市應加強科技自主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構建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和支橕體系,重點做好『三大動力』、哈飛集團等國家重點企業。做好高新技術產業配套服務,提高國家重點企業的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經濟大發展。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服務功能,形成有效的科技自主創新運行管理機制,將科技自主創新納入政府考核的硬性指標。
發揮區位優勢加強對俄科技合作
【數字】目前,哈爾濱市已與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120餘家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正在實施的新型燃汽輪機制造、煤液化、生物農藥等引進吸收項目已達150多項,大幅度提昇了哈爾濱市的科技水平。
【現狀】哈爾濱市在引進俄科技項目方面缺乏溝通和協調機制,企業在雙方合作中沒有完全發揮主體作用,對俄科技合作的復合人纔面臨斷檔危機,缺少既精通俄語又懂技術的人纔。
【建言】市政協常委許修宏建議,政府應發揮區位優勢,結合老工業基地改造項目的實施和哈爾濱市企業實際情況,選擇若乾科技意識強、科技創新潛力大的企業作為對俄科技合作的重點,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傾斜。同時,建立完善對外科技合作支橕與服務體系,盡快依托高校,增設科技俄語、商貿俄語等培養『俄語+技術+貿易』的復合型人纔。
高校科研院所應發揮骨乾先導作用
【數字】哈爾濱市現有普通高校32所,科研院所131個,其數量和規模在國內同等城市中排名均靠前。『十五』期間,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4732項,其中具有國際水平的佔20.8%,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佔57.2%,申請專利達11164件,高校和科研院所為此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現狀】哈爾濱市申報和授權的專利數量雖多,但絕大多數沒有市場需要,成了『垃圾』專利。目前,高校注重學術研究,科研院所注重共性和基礎性研究,而企業注重生產和銷售,技術自主創新積極性不高。
【建言】市政協委員明維國建議,高校、科研院所應發揮科技骨乾先導作用,主動將技術創新成果融入地方經濟建設,為地方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創新支橕,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相關部門應推動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重大課題立項研究上建立聯合體、形成產業技術聯盟,做到科技資源共用、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提昇循環經濟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數字】循環經濟發展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隨著全球資源稀缺度的進一步提高,提昇循環經濟發展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必然會成為未來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哈市作為一個結構偏重的工業城市,資源消耗量較大,100%的石油和80%的煤炭需從外地購入,基本是依賴外部能源生存的城市。
【現狀】目前,從各級領導、企業到公眾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迫切性、必要性了解都不深,資源、節約意識仍需加強。哈爾濱市對循環經濟發展重大技術研發、示范和推廣力度不夠,缺乏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工藝,相關政策、法規、技術標准還不健全,循環經濟專業人纔不足。
【建言】市政協委員徐樹紅建議,應加快制定哈爾濱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性法規,優化技術政策,對循環經濟相關技術創新活動從政策上給予傾斜,盡快突破關鍵技術制約瓶頸。各級財政、科技和環保部門應在科技經費、環保專項資金中加大對循環經濟科技攻關項目,以及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和清潔生產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將循環經濟科技自主創新納入科技開發和產業化發展計劃,給予貸款貼息等支持,提高循環經濟技術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