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關注流浪小動物系列報道(三)民間救助困難重重
2006-11-06 23:08: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麗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6日電 (記者杜麗華) 『只要不放棄,生命就有奇跡』。在哈爾濱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入門處即可看到這句宣傳標語,協會欲以此提醒人們不要輕意丟棄小動物,同時也在自勉:只要不輕言放棄,總會戰勝重重困難,起死回生。

協會的電話和聯系人在入門貼出,窗上張貼著協會宣傳標語

    哈爾濱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由一群熱衷保護小動物的青年發起,其主要目的是收留照顧遭遺棄的、無家可歸的小動物,這是黑龍江惟一一家專門從事小動物保護的公益性民間組織。自2004年成立至今,協會共收養了千餘只小動物。日前有媒體報道稱,該協會由於不負重壓已被迫解散。近日本網記者在小動物保護協會采訪時了解到,協會目前的確面臨重重困難,但協會負責人表示堅決不會解散。

      資金缺乏舉步維艱

小動物們的『宿捨』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哈爾濱曲線街的小動物保護協會,這是租來的一間不足40平方米的民房。入門的房間既是小動物的『宿捨』又是協會的辦公室,裡面的房間擺滿了籠子,10多只患病的貓在這裡隔離觀察。二間小屋被擠得滿滿當當。

  『怎麼沒租個大一點的房子?』記者問道。『大房子哪租得起啊。』協會秘書長張冰無奈地說。她告訴記者,協會白手起家,兩年多主要依靠會員每人每年的100元會費及會員捐款和發起人自掏腰包維持運轉。然而協會現有會員120人,其中70%是學生,他們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被送往協會的小動物都要進行檢查和防疫

  張冰給記者算了筆賬:房租、水電、人員開支、動物防疫及吃用等加起來,協會平均每個月固定開支就達3000元。『這還不算給小動物治病的,送到這裡的小動物多是患病被遺棄的,到協會第一件事就是給它們治病,治病的費用已佔到協會全部支出的80%。』

  『協會現有的錢只夠生存一個多月的,到時還要靠我們的會員集資。我們現在既希望媒體幫助宣傳,又害怕宣傳。我們希望更多的人關注並支持幫助我們,同時又怕太多的小動物送來,我們沒有能力收養。』張冰頗有感慨地說。

      社會壓力觀念衝突

  為節省資金,小動物保護協會9月初搬到現址曲線街,然而緊接著就面對一系列問題。有居民反映協會的狗叫噪音擾民,影響他們的生活休息,協會只好把10餘只狗送到江北郊區養殖基地寄養。沒有狗叫了,居民又擔心流浪貓身上的病菌對周圍空氣造成污染。小區居民、居委會、派出所隔三岔五找到協會逼迫他們搬遷,房東迫於壓力也表示要收回房子。目前,協會正在聯系新址,又要面臨搬遷,再搬就是協會第五次搬家了。

  『我們現在根本不敢放貓咪出去放風,周圍的居民看到它們就煩的不行。協會也曾考慮過設在郊區,可是為小動物治病的寵物醫院都是市區,協會目前根本養不起醫生,也沒有能力買車,再說會員和義工來協會也不方便。』張冰犯難地說,『協會這麼久以來得到社會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幫助,但仍有一部分人不理解我們的工作,甚至是阻礙我們的工作。』

    在社會上還有一種聲音始終存在:還有那麼多需要救助的弱勢人群,有錢應該去幫人,現在還沒有到能顧及小動物的時候。為此,小動物保護協會會員琳琳(網名)說,『那些流浪的人有政府幫助,一個健康的人,自食其力就餓不到。但是小貓小狗流浪街頭如果沒有人管,它們就可能會被餓死凍死。』會員們還經常引用聖哲甘地的一句話:『從對待動物的態度可以判斷這個民族是否偉大,道德是否高尚。』

      民間救助能走多遠

  一個問題縈繞不去:只憑一群熱血青年的熱情,民間救助機構能走多遠?協會秘書長張冰表示,協會要發展要壯大,還要尋求更多個人和組織的支持與幫助,同時協會還要走以會養會的道路。張冰說,『協會其實不應該只靠微薄的會費勉強求生,而應該自謀生路,協會今後將開辦系列商業項目,如寵物醫院、經營寵物用品以及名種狗的繁育等,所得收入可以用於流浪動物的救助工作,還可以宣傳、普及科學飼養、愛護動物的知識和理念。』

  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市每年至少有7000千餘只狗流浪街頭,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造成隱患。哈爾濱小動物保護協會最多時也只能收養50只小動物,絕大部分流浪小動物依然無法投身。

    為此,有關人士呼吁,政府應積極引導,並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設立小動物保護基金,開闢一塊廢棄地來作為流浪動物的住宿場所。發動愛犬人士來捐助錢物,對於終止飼養寵物的人應交一定的費用,發動志願者義工照料這些被救助的動物,讓更多的流浪小動物得到救助。

責任編輯: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