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7日電 黑龍江2006(香港)活動周新聞記者早餐會6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省委副書記、省長張左己,國務院振興東北辦主任張國寶出席早餐會,與來自中央駐港和香港媒體記者們暢敘友誼,愉快交流,一起展望未來,共話龍港合作。
香港經濟導報社長兼總編輯劉大慶、香港文匯報副社長劉永碧、香港大公報副社長馮仲良、中國日報(香港版)副總編輯鄒漢儒、資本雜志副社長許平、香港有線電視臺旅游與經濟臺總裁袁勇、香港亞洲電視臺總裁辦公室主任寧方,以及新華社香港分社、人民日報駐香港記者站、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駐香港記者站、南華早報、東方日報、香港信報、香港經濟日報、盛世雜志、香港無線電視臺、香港商報、香港電臺、明報、紫荊雜志、商業電臺的數十位記者出席早餐會。
張左己在致辭中說,多年來,香港新聞媒體十分關注黑龍江的發展,各大媒體多次組團來我省進行專題采訪,組成精乾力量到我省采風,有的還開闢專欄、專版跟蹤報道,直接參與黑龍江的建設和發展,及時報道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成為黑龍江與香港及海外交流最有效的渠道之一。這些客觀公正的報道,使香港公眾和企業家及時准確地掌握黑龍江信息,全面了解和認識了黑龍江。特別是各大媒體積極參與協辦兩次黑龍江香港活動周活動,大大提昇了活動周的舉辦層次和在香港公眾中的影響,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目前,雙方已建立起了密切的宣傳合作機制,多家媒體在我省設立記者站。香港新聞界為龍港間的緊密合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張左己說,兩年來,龍港合作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兩地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必將為雙方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和CEPA的實施,為龍港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大的平臺。目前,龍港間的緊密合作已進入良性互動、快速發展時期。龍港合作已不再是一種形式上的需求,也不再是開放大潮下的衝動,而是趨於理性化,不斷走向成熟,走向更加務實的新階段。兩地間成立了港龍和龍港經濟合作促進會,為兩地合作牽線搭橋,積極探索解決合作中出現問題的有效途徑,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互動機制。
張左己說,黑龍江雖然地處偏遠,氣候寒冷,但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在現代農業方面,土地遼闊、沃野千裡、水利豐富、四季分明。農業機械化程度、標准化程度、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等均居全國之首。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建設新農村,建設全國最大的粳稻基地、綠色食品基地和畜產品基地,實現現代農業的跨越式發展。在新型工業化方面,『十一五』期間,我們將努力建設國內一流、特色突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和世界重要的裝備制造加工區;建設我國最大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發電裝備制造基地;還將整合齊齊哈爾第一重型集團和哈爾濱電站集團等優勢企業,建設全國最大的核電基地。在生態環境方面,黑龍江的很多地方仍然保持著原始、古朴的生態環境,山青水秀,地淨天藍,是全國生態示范省。在基礎設施方面,黑龍江的交通通訊網絡十分便捷。全省航空、鐵路、公路已形成立體交通網絡,鐵路營運及專用線裡程近6000公裡,居中國第一位。目前,已開通國內外航線73條,可以直通美國洛杉機、韓國首爾、日本新潟、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等亞歐國家,與香港每周也有4班飛機。已建立連結國內外的通信網絡體系,實現縣以上傳輸數字化,基礎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人力資源方面,黑龍江科技實力雄厚,人纔儲備豐厚。科技人力資源居中國第七位,現有高等院校62所,科研機構831個,有100萬從事科研活動的人員。擁有120萬訓練有素、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在生產要素方面,我省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石油、煤炭等10餘種礦產資源儲量居中國前列。具有充足的能源支橕。具備年產5000萬噸石油、1億噸煤炭、1200萬千瓦時發電量的生產能力,到2010年發電量將達到2200萬千瓦時,電力供應除滿足本省需要外還能向中國華北地區輸出電力。具有寬松的工商用地支橕。正在建設的哈大齊工業走廊開發面積921平方公裡,22個園區中已有15個開始啟動,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在投資環境方面,近兩年來我省高度重視,認真調查處理侵害投資者利益行為,特別是嚴厲打擊了各種破壞經濟環境的行為,投資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重商、親商、富商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
張左己熱情洋溢的講話,博得與會者的熱烈掌聲。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就深化龍港合作中諸多感興趣的話題,中央駐港和香港媒體記者們與副省長王利民、哈爾濱市市長石忠信以及來自我省各有關部門和13個市地的負責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會後,張左己接受了香港亞洲電視臺、鳳凰衛視的即席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