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32萬貧困戶受惠農村低保--訪黑龍江省民政廳廳長沈玉成
2006-11-08 13:21:4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佳薇 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8日電 『十五』期間,黑龍江省民政在加強社會綜合救助體系和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上,在基層民主政治和民政基礎設施硬件的建設等方面,在擁軍優撫安置的變化上,都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民政為民,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者在新時期提出的現代民政工作理念。省民政廳廳長沈玉成和記者這樣談起了黑龍江省民政工作。

  【困有所依】——

  四個市縣開展農民低保試點工作

  救助最困難的人永遠是民政工作的首要目標。截至目前,全省150多萬城市低保對象已經全部納入保障范圍。今年,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差標准從68元提高到80元。在國家民政部的支持下,黑龍江省低保的標准越來越高,困難群體的人數卻逐年降低,和2002年相比,低保人數減少了約10萬人。

  為給農村貧困群體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今年年末黑龍江省已經在全省推開農村低保制度,目前,已有32.1萬農村貧困群眾享受低保待遇。

  沈玉成介紹,自1998年黑龍江省率先在綏芬河市開展農村低保工作以來,全省納入農村低保范圍的貧困農民已由原來的4000餘人擴大至現在的10萬餘人。2004年5月,黑龍江省在雙城、蘭西、富錦、訥河4個縣(市),開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試點工作,為全省全面實行農村低保制度積累經驗。4個試點縣(市)2004年農村低保標准為627元,2005年標准調整為637元,年人均補差額原則上不低於230元。4個試點縣(市)現已實現『應保盡保』,保障人數為9.7萬人,約佔4縣(市)農業人口的5.2%。

  【難有所急】——

  應急預案保障救災扶危

  沙蘭鎮水災、松花江水污染、七臺河礦難……2005年的天災人禍並沒有讓人們慌了手腳,除了省裡的國家物資儲備庫外,在省內的七個中心城市還建立了救災物資儲備庫,在全省各地還有50多個儲備網點,保證了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下撥救助物資。沈玉成說,今年,黑龍江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也將相繼出臺,這就使應急救災工作從機制上得到了有效保障。

  冬令時節,受災群眾的衣食冷暖牽動著民政工作者的心。沈玉成表示,黑龍江省將全面推行災民救助卡制度和村級公示制度,確保災民救助公開、公平、公正。按照提高設計標准、增強抗災能力的要求,黑龍江省對災民倒塌房屋重建工作進行科學規范化項目管理,明確標准,加大投入,將完成農村11700戶特困群眾倒危房改造。

  【老有所養】——

  社會福利機構發展到1070家

  沈玉成告訴記者,黑龍江省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步伐正在不斷加快。全省社會福利機構發展到1070個,其中國辦福利機構29個,集體辦、民辦福利機構1041個,收養人數達2.8萬人,初步建立了以供養機構為載體,社區服務為依托,服務老年人為重點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黑龍江省現有老年人386萬,佔全省人口的10.2%,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在實施了以完善社區老年福利服務設施為主要內容的『星光計劃』,三年裡全省共興建726個福利服務設施項目,初步緩解了老年人對福利服務的需求。

  『加快城鎮各類社會福利機構建設迫在眉睫!』沈玉成說。『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各地級市以上城市至少要建有一所200張床位、以入住為主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城市的各城區要建立一所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福利服務中心。縣城鎮至少要建有一所100張床位以上的老年公寓。90%以上的街道要建立可容納30名以上老人的養老機構,老年人晚年的生活環境也將大大改善,居住房間是類似於賓館的標准間。

  新聞鏈接

  全會相關內容

  六中全會《決定》中確定的9項任務,多項任務都與民政工作息息相關。如:『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為民政部門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社區建設和鄉鎮政務公開等城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間;『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為民政部門推進城鄉低保、救災救濟、社會福利事業等工作提供了新的展示舞臺;『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為民政部門推進城鄉基層自治組織、民間組織培育和發展、健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事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動力。民政工作切入點

  -建立以低保為中心的城市社會救助體系,發揮好關愛民生、為民解困的作用。

  -加強社區建設和村務公開,發揮好維護人民群眾民主政治權益的作用。

  -培育民間組織,發揮好服務和推進作用,構築完善社會管理體系。

  -保障和維護災區群眾基本生活,發揮好化解矛盾、穩定社會的作用。

  -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發揮好服務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作用。

  -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發揮好平衡不同群體利益關系的作用。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