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一個警察的誓言--記九三農墾公安局紅五月公安分局民警楊朝軍
2006-11-09 09:19: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梁德富 宋光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9日電 題:一個警察的誓言——記九三農墾公安局紅五月公安分局民警楊朝軍

  楊朝軍一九九八年五月參加公安工作,從他穿上警服的那一天開始,他就立下誓言:情系百姓為民服務、嚴格執法懲惡揚善、務實基礎心系貧困,用自己的行動履行著一個人民警察『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內涵。在他從警的十八年裡,楊召軍同志先後從事刑偵、治安工作,用自己卓越的業績完成著保一方平安、服務一方百姓的職責。在從警短短的十多年來,他憑著一個人民警察默默無聞的奉獻紮根警區,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業績,連續幾年被九三農墾公安局授予先進工作者和專項打擊先進個人,2003年被九三公安局授予『模范警長』,2005年被九三公安局授予『十佳責任區民警』,2005年被省公安廳授予『三查、三建、三落實』先進個人稱號,真可謂:十年橄欖綠、一腔為民情。

  情系百姓為民服務

  轄區的居民每次看見楊朝軍,總有一種親切感,給人以一種熱情豪放的大嗓門。每次遇見轄區居民,他總是喜愛主動打招呼:張大娘、李大爺吃飯了嗎,有事嗎……。一句平常的問候卻拉近了警民的血肉關系,不少人都願意和他嘮嗑交談。

  楊朝軍是2001年2月由於工作需要由分局刑偵股到警務區擔任警長工作的,剛到警務區的時候,由於乾慣了刑偵工作,缺乏治安工作經驗,所以在處理治安案件的調解中有時過於急躁。好強倔強的他立志從一點一滴學起,從一點一滴小事乾起,用行動贏得人民的信賴。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轄區居民家中五保戶和孤寡老人經常有他的身影出現,走進孤寡老人家中的第一件事是那起條帚幫助打掃室內衛生,有時還要陪老人家嘮嘮嗑、說說話給老人以精神安慰,幫助老人解悶。看到那位老人衣服破了,他就從自己家裡拿來一件衣服幫助老人換上,並幫助巴老人換下來的衣服洗乾淨,由其妻子幫助縫好。誰家沒有油沒有面打電話給楊朝軍,他聯系糧油商店給送到家。轄區的五保戶和孤寡老人都說:『楊朝軍對我們比親人還要親,有困難找警察好使』。

  包片民警應該心裡裝著轄區千家萬戶百姓的冷暖,成為楊朝軍行動的准則。他認為警察既然包片,每天就應該下片,所以上班後很少在班上等事乾,而是深入責任區找事乾。在下片過程中發現誰家乾活,就一定搶著幫著乾,通過嘮嗑了解轄區的治安情況,發現責任區內治安問題的敏感點和群眾的興奮點,從而制定自己的工作措施,及時掌握打擊防范工作中的重點。在責任區工作中,他從百姓的雞毛小事抓起,從張家長李家、短婆婆媽媽的平凡小事做起。2002年在他管轄區內一個剛剛結婚不久的趙艷坤夫婦的婆婆如急似火的跑到楊朝軍家,對楊朝軍說起兒子和兒媳打起來了,兩人鬧離婚現在兒媳跑了。楊朝軍放下手中的飯碗來到程薇家,從程薇父母那裡了解到其女兒跑到訥河市一個親屬家裡。原來是因為家庭瑣事引起的,剛剛結婚不久的小倆口不立世就拳腳相拼,終於引出程薇賭氣離家出走的局面。楊朝軍打車到訥河市苦口婆心的做工作,終於感動了程薇回家,小兩口和好如初,現在兩人生活美滿並有一子。趙艷坤有時逢人就說:我這媳婦回來多虧有我楊叔,要不這個家就完了。

  打仗、離婚是一個責任區平常的小事,但是贍養老人涉及到錢的問題卻是一個大事。在他的轄區有一個三隊老人今年80多歲,家裡有六個兒女,孩子都已成家立業,但是由於各自家庭種種矛盾,贍養老人的問題總是解決不了。老人還患有老年癡呆,有時清醒有時糊涂,所以終日必須有人護理,要不就盲目的走。楊朝軍得知情況後,把老人的六個兒女找到分局商談,那場面真可謂:舌戰群英。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你一言我一語的講述家庭困難和老人以前在撫養自己問題上大大小小的恩怨,最後兒子還是提出不予贍養老人的意見,最後楊朝軍經過做工作和運用法律武器達成共識,兒子不負責贍養義務,但必須每月出資120元生活費,由其他兒女每人一個月輪流撫養,當場寫出贍養老人協議,使這個經常因贍養老人問題發生戰爭的矛盾問題劃上句號。楊朝軍就是這樣情系一方百姓化解矛盾、遏制可控案件發生,用小手筆做出轄區平安的大文章,通過辛勤的工作警務區在『目標管理』檢查中連續三年取得前三名的成績。

  嚴格執法懲惡揚善

  楊朝軍有一句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人民群眾的利益高於一切,作為人民警察要時刻為人民群眾利益著想,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

  2005年12月14日紅五月農場六隊一位59歲的老人被割斷喉嚨而死,屋內滿地是噴濺的血跡。楊朝軍和九三刑警大隊的刑警一起開始現場勘查調查走訪工作,在走訪過程中由於居民人口密集,走訪十分困難。他帶領一名民警冒著刺骨的寒風在雪花中逐門逐戶的走訪調查,尋找可疑線索。經過同志們共同努力,很快犯罪嫌疑人黃某浮出水面,但是審訊犯罪嫌疑人黃某成為審訊過程中的難點,楊朝軍擔起主審任務,在九三看守所內楊朝軍苦口婆心的進行思想教育和證據的運用,但是犯罪嫌疑人黃某就是拒絕交待作案經過。經過一天一夜的審訊,他運用犯罪嫌疑人的兒子作為說服黃某的切入點,在親情面前犯罪嫌疑人黃某一種負罪感尤然而生,終於交待了殺人的全部過程。使案件偵破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由於他工作出色,被九三農墾公安局嘉獎一次。

  2004年秋,全墾區農業現場會要到紅五月農場三隊地裡視察觀看大田作物。楊朝軍轄區的上訪戶李某聽說後,率領10餘人在路上准備攔截車輛,轄區的信息員及時把情況反映給他,他立即向領導匯報並及時趕到劉某家,做劉某的思想工作,把危害性及承擔的後果的利弊向李某講清楚,並告知李某合理的事情,要通過信訪渠道逐級解決,盲目的阻止車隊是違法行為還可能出現事故。在楊朝軍的勸說下,倔強的李某終於采取合法程序達到預期效果,從而化解一起群體性截車上訪事件,消除了不良影響,受到農場領導和分局領導的贊揚。

  化解社會矛盾是每個民警的職責,做好邪教人員轉化工作任務更加艱巨。在他的轄區有一個老太太名叫趙國英,十分癡迷法輪功,並且還到別家串門宣傳。在黨中央取締法輪功邪教組織時,趙國英被列為辦班培訓,在辦班培訓的時候,趙國英還癡迷法輪功。楊朝軍把趙國英作為重點幫教對象,一次次的走訪說教,一次次的危害講解,始終沒有說服感動趙國英老太太。楊朝軍看到趙國英老太太家中兒女不在身邊,買糧買米可以有人送到家,但是冬季自來水凍了木頭沒人劈成了老人生活的主要困難。於是在老太太自來水凍的時候每天幫助拎兩桶水,又把木頭劈好碼成垛,這樣一乾就是兩個多月。楊朝軍的行動感動了老人,趙國英老人發自內心地說:我練法輪功是為了消災祛病,但是生活有困難給我幫忙的還是人民警察。現在老人與法輪功徹底決裂,每天晚上參加工會組織的秧歌隊進行鍛煉身體。他正是用點滴的努力終於換來了老人的笑臉和轄區社會政治的安定。

  務實基礎心系百姓

  在全省集中開展全力推進派出所基礎工作『三查、三建、三落實』專項行動中,時任紅五月公安分局治安中隊隊長兼包片民警的楊朝軍,以強化人口管理為中心的派出所基礎工作,增強派出所發現控制、預防打擊違法犯罪和維護社會治安的能力,提高人口管控質量,促進派出所正規化建設,實現『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和創建平安墾區』為經濟發展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的工作目標。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制定統一表格規范填寫,對出租房屋和暫住人口進行重點清查,對出租房屋主常年不歸的,千方百計查找其委托管理的親屬,與他們簽訂責任狀,做到不漏一人。對流動人口發函不會復函的問題,他親自打電話,與當地派出所取得聯系,經他查詢的人員就達260餘人,核查工作和簽訂責任狀達到100%,經過他耐心細致的工作,轄區出現『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良好局面。各類案件明顯下降,在責任區民警『四熟悉』的考核中,他連續三年熟悉率98%的好成績,排在分局前列,由於工作突出2005年被省公安廳授予『三查、三建、三落實』先進個人。

  在務實轄區基礎工作的同時,他心系貧困群眾。2003年在走訪轄區工作的時候,發現科研站一個叫李偉的女孩,她雙目失明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沒有經濟來源,只有靠繼父的三百多元退休金維持生活。這樣的情況卻沒有享受到低保,他知道這個情況後,多次跑到民政和其繼父單位科研站辦理低保,一次次的找民政和單位,最後科研站黨支部成員共同捐資每月120元的標准發給李偉特殊的最低生活費。當李偉的家人第一次拿到這筆生活費時,全家人十分高興,高興的是孩子的生活有了希望,高興得李偉和她的母親都流下了感激的眼淚,是一個人民警察的幫助纔使她完成了自己的願望。楊朝軍幫助完成李偉低保後,還親自到醫院協調每年定期為李偉免費體檢兩次。俗話說百姓最善良最純朴,受到恩惠李偉的家長每到夏天和秋天,總是把園子裡自家產的小菜和土豆送給她覺得有恩的人。楊朝軍也總是和妻子一起經常去看望李偉,並帶去一些水果和營養品,從而鑄成一件警察與百姓的親情關系。他先後幫助照顧三名殘疾人,每年捐款捐物達到600餘元。

  他正是用一個警察的誓言履行著情系百姓為民服務、嚴格執法懲惡揚善、務實基礎心系貧困的誓言,雖然工作地點變了、職務變了,惟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的工作作風沒有變,用自己的奉獻譜寫了一曲曲愛民敬業的頌歌。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