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0日電 自去年8月以來,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雞西市以及佳木斯市湯原、樺川、樺南等地林場內,成群野豬大面積禍害莊稼。為協調好保護野生動物與群眾財產安全的問題,佳木斯市林業部門決定,對野豬進行人工馴養繁殖,發展野豬特色養殖業。
去年8月以來,佳木斯市林業局相繼接到湯原縣下屬8個林場傳來的『急電』:成群的野豬正大面積地禍害莊稼。隨後,樺川、樺南所轄的11個國有林場也紛紛告急。農民們說,這些野豬每群5到10只,拱的比吃的多,在田裡拱幾趟下來,農民的收成就會大受損失。
據了解,佳木斯地區造成『豬災』的原因很多:幾年來,這個地區野豬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野豬又屬保護對象不能隨便獵捕,再加上繁殖能力較強等因素,導致野豬數量大幅增加。林業部門初步統計,經常出沒於佳木斯市境內林場的野豬數量已達2000餘頭。
面對『野豬災』,如何有計劃地科學解決呢?佳木斯市林業局林政科負責人介紹說,該市的野生動物數量有限,除緊急避險外,以保護、驅趕為主。為防止『濫殺無辜』,過量獵捕,林業部門近期將組織野生資源調查,在不破壞生物鏈的前提下,將野豬作為發展特色養殖的種類來源,化害為利,組織馴養繁殖,發展『野豬經濟』。
-鏈接
黑龍江省捕殺野豬審批在爭議中暫停
黑龍江省林業廳日前批准雞西市可以獵捕100頭野豬的消息一經媒體報道,就掀起輿論的軒然大波。
就在林業部門作出決定的前一天,黑龍江省的30名青年環保志願者,在哈爾濱市中央大街開展『保護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宣傳活動,號召市民『保護野豬,愛護動物』。當天,有近萬名市民簽名倡議『停止獵殺野豬』。『這些年來,我們每年都要獵殺上千頭野豬,今年剛批了兩個市,由於媒體的關注,暫時停批了。』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陶金無奈地對記者說。
據介紹,近幾年由於生態環境的恢復和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的實施,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野豬種群,在我省境內得到恢復。在2000年野生動物普查時,我省的野豬數量在1.7~3.6萬頭。由於野豬本身的生物學特性,繁衍速度非常快,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數量增長,現在估計全省野豬的數量在7萬頭左右。
與此同時,野豬的天敵野生東北虎的種群發展速度卻很慢,導致野豬下山危害人和牲畜、莊稼的事件頻頻發生。據介紹,吉林、黑龍江野外東北虎大概也就10只至12只。
東寧縣道河鎮地營村今年受災比較嚴重。『我們是在淺山區,現在野豬的數量很多,根本不怕人,這邊轟那邊進,前面放鞭炮轟到山頂上,一會又下來。』該村黨支部書記艾新貴說,『我們村在1994年到1996年之間,在淺山區森林裡的開荒地就達2000多畝,山變小了,野豬就往山下跑,侵害耕地的情況自然也就多了。』
許多村民也認為,正是由於前些年開荒太多,現在每年退耕還林的又有限,導致野豬泛濫,靠每年獵殺一些野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農民認為,退耕還林是解決野豬侵害問題的有效辦法。能不能做到全部退耕還林呢?
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的陶處長說,不是我們不願意退耕還林,而是沒有實施的經費,國家每年退耕還林的計劃是20萬畝,主要用於西部。還林的耕地每畝每年補償1000元,連續8年,這麼多的地要還林,補償的費用就達上千萬元,當地承擔不了這些費用。他說,捕殺野豬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而哈工大綠色協會一些參與此次環保活動的學生說,不是不可以捕殺,但僅僅用捕殺的方法過於簡單,政府一旦允許,可能會導致失控。
也有專家認為,黑龍江省的林業資源對於7萬頭野豬來說,是可以承受的,應在科學的測算數量、環境容納量的同時為野生動物留下生存空間。在野豬較多的地區,當地政府應結合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或將深山村落整體搬遷,既還給野生動物一個美好家園,又幫助當地農民解決野豬之患。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王文副教授分析認為,野豬繁殖率很高,首先應該對森林資源對野豬的承載量、每年野豬的數量變化都進行基礎調查,保障數據的可靠性,簡單的捕殺或者還林都不可取。其次,對野豬進行活捕,即控制亞成體的性別、數量。對活捕的野豬可以進行人工馴養繁殖,發展野豬養殖產業,這樣既達到對野豬數量的動態控制,又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