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雞西加速中小學校危房改造 建立完善12項助學機制
2006-11-13 09:57: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劍風 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3日電 王博自小喪父,母親患有痼疾,家境一貧如洗。2003年,他入讀雞西市滴道區河北小學,3年來,學校不僅免掉一切費用,還提供生活資助。關愛湧動,溫情如潮,王博的母親邵長梅感慨:『政府和社會給我們的太多了。從孩子身上看到希望,這讓我勇敢地面對未來。』建設和諧雞西,教育為本。近幾年,雞西市把讓孩子能上學、上好學作為政府工作的要務,以關愛為貧困生打通求學路,千百個小王博的命運因此而峰回路轉。

  2004年,新一屆市委班子知難而上果斷決策:不計代價,千方百計辦好『大』教育。本著優化資源配置、集約資金效能、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原則,雞西市加速中小學校危房改造和網點布局調整進程。各相關部門對危改工作大開綠燈。2003年以來,雞西市先後落實資金2億多元,完成中小學基本建設36.7萬平方米,完成危改項目172個,調整撤並農村中小學校480所,建成九年制學校48所。今年,雞西市又爭取到省危改項目56個,專項資金9547.9萬元,新建校捨面積12.9萬平方米。到年底,全市將再調整撤並中小學校249所,徹底消滅現有D級危房,實現每個鄉鎮1所九年制學校或1所小學和1所初中的集中辦學目標。此項工作力度大、效果好,成為全省的一面旗幟。

  懷揣2000元資助金,今年順利走進東北農業大學的貧困生孫明,僅僅是雞西市扶貧助學體系中數萬名受益者之一。

  雞西市委、市政府把扶貧助學工作列為十項利民行動的重要內容,重點解決城鄉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就學問題。以政府撥款助學為主、社會捐資助學為輔、學校減免助學為補,在全市構建起中小學貧困學生三維助學體系,形成了市、縣區、校三級助學工作網絡。建立了手拉手幫扶、社會愛心捐資、學校勤工儉學、減免學習費用、教師愛心幫扶、校長獎勵基金等六項常規助學機制。完善了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受助學生公示、助學資金管理、多部門聯動協作、扶貧助學信息季報、貧困生電子信息庫等六項助學長效機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貧困學生電子檔案,開通了扶貧助學網站,對貧困生進行登記。

  『現在我能和同學們一起玩、一起學習,我感覺很快樂、很幸福。』這是雞西市恆山小學貧困學生李文琪的肺腑之言。該校對貧困生逐一建立檔案,通過『免、助、補、減』等措施幫助貧困學生進校學習。今年新學期,該校100多名貧困生得到資助。『六一』兒童節前夕,雞冠區小學學生王天琦收到一份『助學卡』,因生活窘迫,她曾面臨輟學。而今後王天琦上學不用花一分錢,每學期還能得到500元的助學款。

  目前,雞西市用於扶貧助學的資金達1246.4萬元。其中,市政府設立助學專項基金150萬元,社會各界捐資223.9萬元,對上爭取『兩免一補』資金575.2萬元,為高中和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減免學雜費297.3萬元。通過助學專項基金已集中資助13970人;通過落實『兩免一補』政策資助61819人,佔農村中小學生總數的70.2%;通過落實特困生減免政策資助13911人。

  今年9月1日開始,雞西市又在全省率先免收市直、雞東縣及各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寄宿學生全部寄宿費。受益學生共計8753名,為此市、縣兩級政府承擔241.94萬元。

  雞西貧困家庭的孩子踏上教育通途,又一座和諧之橋架起在政府與百姓之間。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