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3日電 11月7日至11日,黑龍江省政協主席王巨祿赴七臺河、牡丹江兩市檢查《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下簡稱《意見》)和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情況,就政協組織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如何更有效地發揮職能作用問題進行調研。王巨祿強調,貫徹落實《意見》,需要黨委加強領導,政府大力支持,更需要政協的積極努力。要把貫徹落實《意見》精神與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總結經驗,找出差距,進一步開創新形勢下政協工作的新局面。
王巨祿主席就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意見》和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在兩市分別與地方黨委、政府、政協領導同志和駐地的省政協委員、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交流。他在聽取意見時指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政協工作的要求,要結合本地實際,需要切實加強黨委的領導,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政協自身的積極努力,要著重解決好六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政治文明、促進全面小康目標實現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新形勢下人民政協性質、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二是政協在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的過程中,進一步落實好政協委員履行職能所應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三是為了保證和提高履行職能的效率和質量,要進一步推進政協履行職能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設;四是為了增強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的光榮感、責任感,要進一步克服政協是『到站的碼頭,休閑的港灣』的消極思想;五是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解決好政協履行職能和自身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六是要深入基層和群眾,調查研究,聽真情,說實話,使政協履行職能的成果進一步在黨政決策中得到體現。
在檢查《意見》貫徹落實情況的同時,每到一地,王巨祿主席都圍繞新農村建設、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構建和諧社會進行深入調研。在與七臺河市黨政領導交流探討地方經濟發展思路時,王巨祿建議,資源型城市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總體發展戰略。要遵循循環經濟發展規律,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構建符合生態工業要求的產業集群,以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要通過綜合開發和合理利用,把本地的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努力做到資源投入減量化、環境排放無害化和工業廢棄物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實現低投入、低能耗、高產出、高效益、少廢物、少污染,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在勃利縣的全勝村和寧安農場,王巨祿主席與基層乾部群眾算收入、議致富、謀發展。他指出,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是艱苦的創業過程。必須始終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擴大商品量,增加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用工業化的思路組織農業生產,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村的城市化水平。要拓展和深化場縣合作,進一步實現農墾與地方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加快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調研過程中,王巨祿主席深入考察了七臺河市的億達信能源、雙葉家具和牡丹江市的友博藥業、大宇制紙等10多家企業。他強調,要深化企業改革、規范企業改制、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中力量發展優勢產業,把優勢產業的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在與牡丹江市領導座談時,王巨祿強調,要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把旅游業真正作為地方的支柱產業,像抓工業、農業那樣,切實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進,圍繞旅游產業發展加快建設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公司化運作和管理,搞好市場營銷策劃,加大廣告宣傳力度,創造知名品牌,以旅游吸引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進入和積聚,全面促進地方經濟加快發展。不能把旅游景點當作政府的附屬接待單位,要把旅游場所建成大多數人樂意消費的市場。在談到邊境貿易時,王巨祿說,要堅持用面向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指導思想,規劃和發展邊境地區的經濟,提高邊貿經濟發展的檔次,使邊境地區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