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促進社區和諧安定 社區警務室辦起兒童俱樂部
2006-11-14 09:12:4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孫玉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4日電 『社區警務室』和『兒童俱樂部』,這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場所如今被道外公安分局東萊派出所的民警完美地整合在一起。

  《讓我們蕩起雙槳》、《媽媽的吻》、《團結就是力量》……每天下午,東萊派出所所屬祥泰社區警務室裡都會飄蕩出充滿稚氣的歌聲,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傳遞著安樂與祥和,他們在大家庭的和諧氛圍中健康成長。

  社區警務室開辦兒童俱樂部

  東萊派出所轄區內的祥泰社區有200多戶居民,雙職工家庭多、特困家庭多、流動人口多。社區民警楊岩松到轄區走訪時發現,社區裡的學齡前兒童和中小學生中,85%的孩子課餘時間無事可做。尤其是每天16時至18時,孩子剛放學、家長沒下班,屬『真空時段』,在家待不住的孩子就被『散放』在社區裡。他們不是在街上亂跑就是鑽進網吧、游戲廳等場所。而祥泰社區是開放式管理,又毗鄰客運站及多家市場,外來人員流動頻繁,『散放』在外的孩子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安全隱患令人擔懮。

  今年5月,全市公安部門開展了建設平安社區競賽活動,楊岩松動起腦筋:孩子們無人看管的『真空時段』也正是社區警務室相對空閑的時間,何不把這個現成的『硬件』利用起來,變成兒童俱樂部?這樣既能滿足百姓看管孩子的現實需求,又能讓孩子們遠離不良文化和不法行為的侵害,更能讓他們學到一些法律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這個『創意』立即得到所領導和戰友們的積極響應與大力支持。他們自掏腰包買來書籍、益智玩具等,並在警務室大門上張貼了印有『兒童俱樂部』、『16時30分—18時30分開放』字樣的卡通民警形象。『六一』那天,東萊派出所的民警把『兒童俱樂部』作為禮物送給了孩子們。

  當天,社區就有10餘戶居民把孩子送到了兒童俱樂部。

  從此,這間不足20平方米的警務室成了居民們托管孩子的免費學堂,更成了孩子們快樂成長的『陽光地帶』。楊岩松作為這份快樂的創造者,每天與戰友們輪流擔負起看護孩子、當法制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小手拉大手鄰裡關系更和諧

  在民警們的精心布置下,社區警務室儼然變成了一個充滿愛心與溫情的小天地。孩子們每天跟警察叔叔、阿姨一起,看書、下棋、讀報、唱歌、游戲,民警們定期以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孩子們宣講法制知識,進行普法教育,孩子們聽得入了迷。

  剛上小學一年級的韓池,父母都是雙職工,他放學後就會直接來到俱樂部做作業、畫畫,就像回到自己的家裡一樣。12歲的趙宏燕是外來打工家庭子女,家裡同時也是糧食加工作坊,她和弟弟每天得趴在面案上寫作業,屋子裡粉塵大,機器噪聲不斷,學習環境惡劣。現在,她和弟弟成了俱樂部的會員,幾乎每天都到這裡學習。

  兒童俱樂部開辦後,社區裡一傳十、十傳百,居民們紛紛把孩子送到這裡。孩子們在這裡結識了新朋友,變得越來越開朗,一些經常去網吧、游戲廳的孩子也被俱樂部『拉』了回來。

  孩子們的友情也帶動了大人們的交往,平時住在樓房裡陌生的人們也慢慢熟悉起來,以前兩個孩子吵嘴引起大人間一場風波的場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長間熱情地打招呼,幫忙接送孩子,家裡有事互相照應。兒童俱樂部開辦後,整個社區就像一個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大家庭。過去很少往來的鄰居們組成了一個親密的大家庭。

  警民良性互動社區更平安

  民警想群眾所需,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他們把民警的工作也當成了自己的事,時時放在心上。今年8月,楊岩松排查一個在逃犯罪嫌疑人,他告訴居民注意留意一個臉左側長痣的男子。常到俱樂部接送孩子的居民張某聽說後,立即舉報說他家附近有個人特征與民警說的相似。民警立即出警,結果發現那人並不是警方查找的嫌疑人。雖然虛驚一場,但百姓對楊岩松工作的支持讓他感到十分欣慰。

  民警一張嘴不及百家傳,民警們把兒童俱樂部也當成了開展安全工作的平臺,孩子們把民警宣講的安全防范知識帶回家中,家長們再通過互相交流,以點帶面,以面帶全面,自發地把整個社區的安全防范工作都帶動起來。兒童俱樂部建立以來,祥泰社區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和刑事案件發案為零,其他可防性案件也大幅下降。和諧的新型警民關系、和諧的家庭關系、和諧的鄰裡關系使整個社區實現多贏。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