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5日電 將自己培養出來的人纔送到高等學府再深造,但卻害怕學成後不歸,導致人纔流失,所以想到了用法律手段約束。日前,哈爾濱市兒童藝術劇院和該院演員趙峰共同到道外公證處做了哈爾濱市的首個人纔公證,以法律的形式將雙方的權益做了保護。
據市兒童藝術劇院(以下簡稱劇院)院長馬良介紹,上海木偶劇團與上海戲劇學院聯合開辦了一個木偶表演導演專業,當時劇院得到這個消息,便想將院裡的部分演員送去學習,正好優秀青年演員趙峰此時也提出了願意去學習,經再三考慮院領導同意將趙峰送到上戲學習。
據了解,趙峰家庭狀況不是很好,父親長年有病,母親工作不好,鑒於此種情況,劇院決定在趙峰上學期間向其全額發放工資,享受一切福利待遇,讓趙峰采取自費公助方式,自己先將學費墊上,學成回來工作後由劇院分期分批付清學費,並每年報銷一次往返探親費用。
馬良講,這樣做劇院也不無擔心。因為早些年劇院也曾培養過一批優秀演員,甚至有的曾獲得過梅花獎,可以說是行業內的佼佼者,但後來也都『跳槽』了。所以劇院想到了法律手段。雙方到道外區公證處進行公證,對劇院承諾的待遇予以公證,並對如果趙峰學成不歸做了約束,如趙峰學成不歸將一次性返還劇院多年的培養費用和四年的工資等共計13萬元。
據市公證處主任鄧貴藏介紹,哈爾濱市的公證有17大類近百種,但像劇院的這種人纔公證卻是首次出現。這種公證方式以法律的形式對雙方的權益做了應有的保護,既可以保障單位培養人纔的費用不會流失,又可以使被培養人無後顧之懮,可謂是達到了『雙贏』。
市人纔交流中心辦公室主任王國志介紹說,很多單位的骨乾在送出去進修後,部分會被其他單位以具有誘惑力的條件挖走,還有部分人自己『跳槽』。用法律的形式將雙方約束起來,有助於培養和留住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