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16日電 規劃中的天恆山風景區腳下,今年出現了一處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垃圾場;距此不遠的道外區團結鎮黃家崴子屯的農田旁邊,也出現了一處垃圾場,面積達到兩萬平方米左右。每天都有從市區方向開來的裝滿垃圾的農用車和標有『環衛』字樣的專用車輛往這裡傾倒垃圾。經濟利益將垃圾場主、傾倒者、拾荒者三者緊緊連在一起,使得這兩處私設的垃圾場『生意紅火』。然而,這些違規圈佔的垃圾場給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嚴重危及了周邊生態環境安全。記者日前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天恆山下圈起萬米垃圾場
今年3月份開始,道外區天恆山腳下的天恆大街459號原太平三磚廠院內,約一萬多平方米的土地被圈起來,漸漸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垃圾傾倒地。10日下午,記者來到這裡,從垃圾場大門沿坡而上100餘米,一股股腐臭之氣撲面而來。在道路的兩側有上萬平方米的土地被各種城市生活垃圾佔據,20多名拾荒者手拿耙子,正從一個個垃圾袋中將剩飯、塑料瓶、廢紙等物品掏出來重新分類裝袋。對於一些沒有回收價值的垃圾,則被拾荒者丟棄得到處都是。
在道外區團結鎮黃家崴子屯的耕地旁,記者看到另外一處更大的垃圾場。據村民反映,該垃圾場曾多次被查封,但不久又重新『開張』,每天運到這裡的垃圾都是從市區運來的。記者在現場看到,兩萬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堆滿了分揀完和沒有分揀完的生活垃圾,分揀完的垃圾有廢鐵、紙張、塑料瓶、易拉罐、剩飯等。拾荒者說,這些都就近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和一些養豬人家。記者向在場的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員詢問這處垃圾場是否有手續,得到的答復是這處垃圾場不對外,只處理團結鎮上的生活垃圾。
倒垃圾不花錢反掙錢
據調查,來『三磚廠』院內垃圾場卸垃圾的不僅有農用車,還有環衛專用車輛。農用車拉來的垃圾,每車要向垃圾場交30至40元錢;而環衛專用車輛拉來的垃圾,司機可從拾荒者手中收取30至60元不等的報酬,得到分揀權利的拾荒者還要向垃圾場交30至40元。據一位拾荒者介紹,在這裡撿垃圾的人每月能掙一兩千元,垃圾場主每月能掙萬元以上。
為了查明誰在往私設的垃圾場卸垃圾,13日晚,記者再一次來到天恆大街459號。19時40分許,一輛車號為黑A22135、標有『南崗環衛』字樣的垃圾車開進了垃圾場院內。大約過了5分鍾,在將垃圾傾倒後該車開到了正門。當記者在門口准備上前采訪時,該車司機見記者持有照相機,立刻加速,車體幾乎擦著記者身邊呼嘯駛過。
在黃家崴子屯垃圾場,村民們告訴記者,來這裡卸垃圾的大都是拾荒者,他們從外面買來垃圾,用農用車拉到這裡進行分揀。因為進場卸垃圾不收錢,所以『生意』非常火爆,每天都有幾十臺車把垃圾從市區內拉到這裡。但開垃圾場的老板有規定,可回收的垃圾必須賣給他,其收購價格比市場價低一半。據知情人介紹,過去,在這裡收場租,卸一車垃圾要交三四十元錢,垃圾場老板一天就能掙五六百元錢。現在,這周邊又有一些人配套開了不少廢品收購站,收廢品上門服務,垃圾場於是不再收場租,但采取的低價收購辦法,掙得比以前還多。看到垃圾場周邊的耕地遭受污染,村民們非常懮慮。
『黑垃圾場』危害幾時休
天恆大街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雖然已經入冬,但只要一開門,刺鼻的腐臭味就會撲面而來。黃家崴子屯附近的村民則告訴記者,今年夏天時,垃圾場周圍的耕地流入許多污水,結果莊稼減產,土地板結。
記者在采訪中曾要求黃家崴子屯的垃圾場看管者出示有關批件,但他稱,『現在還未批下來』。據環衛部門介紹,目前哈爾濱市正在使用的指定垃圾場只有西南部垃圾場和王崗垃圾場兩處,而按照市容環境管理有關規定,市區所有的生活垃圾均需送到指定垃圾場進行填埋處理。
天恆山是哈市近郊一處最大的自然山體,植被豐富,是城市的一道生態屏障。近兩年,哈爾濱市采取措施大力保護此地自然生態景觀,並已規劃將天恆山建設成為一處獨特的自然風景區。天恆山下的居民們急切呼吁,快來管管這些『黑垃圾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