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被告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建設節約型社會,我們一致認為,浪費是可恥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剩菜剩飯在所難免;外出就餐,吃不完的打包帶回也很常見。剩菜剩飯,熱熱不就可以吃了嗎?其實不然,剩菜剩飯是否能吃,該怎樣吃,怎樣存放更安全,也是大有學問的。
同時,專家也指出,如何減少剩飯菜、科學食用剩飯菜纔是人們最應注意的。
記者發現剩菜剩飯浪費現象比比皆是
餐館、飯店是人們經常出入的場所,交際應酬、各種聚會往往要點上好菜好酒。多上幾個菜,顯得熱情;剩菜不吃,顯得慷慨,使得飯店裡的浪費現象比比皆是。
在東直門一家的川餐館,晚上九點鍾,客人們酒足飯飽後紛紛離席。記者看了三個包廂,發現顧客飯後浪費嚴重的場景。在包廂裡,服務員正在收拾大餐桌,還有四盤沒怎麼動筷的菜全被倒進桶裡。記者問服務員:『你看,這幾個菜都沒動什麼,客人走時,他們怎麼沒打包?這些菜大約得多少錢?』
服務員告訴記者,『這四盤菜每盤價錢都在二三十元,客人沒有聽取我們的建議,可能是因為客人請客戶吃飯,走時不好意思打包,怕沒面子吧。』
而在北京幾所高校的食堂門口,記者詢問了正在收拾飯後餐具的校工。據校工介紹,『食堂每天都會把剩菜剩飯裝進專用桶內,每個桶的容量大概是50公斤,每一餐大概收兩桶左右』。記者在食堂出口觀察發現,吃完飯的同學餐盤裡大都會有少量剩菜剩飯,每人剩的量不多,但許多人都倒的話,就不免積少成多。
消費者聲音支持派: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有句老話,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如今,下館子打包帶回吃不完的菜餚很流行,也可以避免浪費。我覺得最關鍵是,打包的食品回去後如何存放,如何吃,纔能更好利用它的營養價值?』消費者王女士說,『我有一套存放之道,每次我將打包回來的食物涼透後再放入冰箱,這是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中容易發生質變,促使霉菌的生長,從而導致整個冰箱內食物的霉變。另外,素菜不宜打包,素菜放的時間一長,細菌就會大量繁殖。』
反對派:吃隔夜飯菜容易致癌
消費者潘先生堅決反對吃隔夜的飯菜,他表示,『飯菜最好當天吃完,剩菜剩飯放久了或存放不當都會產生有毒物質。因為許多病菌在低溫下照樣繁殖,它們在冷藏櫃裡照樣「生兒育女」。雖然有時把剩下的飯菜倒掉有點可惜,但是,你想想,要是因為吃隔夜飯菜而生病,那豈不是得不償失了嗎?』
專家建議注意科學和營養搭配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范教授告訴記者,注意營養搭配是關鍵。
難道晚餐剩下的飯菜,第二天熱熱再吃就會致癌嗎?范教授表示,這個問題的關鍵並不是飯菜隔不隔夜,而是飯菜在烹調後存放的時間長短問題。剩菜要晾涼後放入冰箱保存,再吃的時候一定要燒開熱透。
營養專家提醒,不是每種菜搭配在一起都合適。比如,蜂蜜反豆腐、花生反黃瓜、雞蛋反鵝肉、蘿卜反木耳、栗子反牛肉、芹菜反雞肉,所以搭配時要特別注意科學和營養。
另外,隔天的綠葉類剩菜(白菜和油菜等)不能加熱再吃,因為再次加熱綠葉菜中的硝酸鹽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從而破壞血液的送氧能力。
范教授表示,節約是一種美德,但是如果一味為了節約食用變質的飯菜,吃壞了肚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隔夜飯菜之傳奇故事
從爺爺的爺爺那裡就開始相傳很多美食由來的傳奇故事,其中剩菜剩飯竟變成天下名菜的故事,吸引我們百聽不厭。
故事一:鍋巴湯的來歷
這是『天下第一菜』的傳奇故事。傳說清朝年間,康熙在蘇州微服私訪。一日,他路上與隨從走散,飢餓不堪之時,忽見前方梅林有一戶人家,便上前叩門求食。好心的村婦並不知此人就是聖上,見他實在可憐,就動了惻隱之心。但是不巧的是,此時村婦家中已經沒有剩菜剩飯了,於是她將剩鍋巴拌剩菜湯給康熙吃,不想他吃後竟贊不絕口,還提筆寫下『天下第一菜』!從此蘇州鍋巴湯便一舉成名,名揚全國。
故事二:珍珠翡翠白玉湯
這個故事是流傳最廣的一個美食故事。相傳朱元璋小時候家中貧困,17歲生活所迫出家當了和尚。不久家鄉鬧了災荒,他只好外出化緣。有時,他一連三日都沒有化到一粒米,又餓又累,暈倒在街上。一位路過的好心老婆婆將他救起,帶回家中。將家裡僅有的一塊豆腐、幾根菠菜,紅根綠菜加上一碗剩粥放在一起煮,喂給朱元璋吃。
朱元璋吃後覺得這是他吃過的最美味的食物,就問老婆婆剛纔吃的是什麼?老婆婆開玩笑隨口一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嘗盡天下美食,仍念念不忘這『珍珠翡翠白玉湯』,並命令御廚為他烹制,但無人聽說此湯,更無人會做。後來一位聰明的御廚根據菜的名字以魚蓉代珍珠,以紅柿子椒代翡,以菠菜代翠,以豆腐加餡代白玉,並澆以魚骨湯烹制獻上。朱元璋一嘗,果然與當年老婆婆所煮的湯味道一樣,於是便重賞這個廚師。那廚師得賞後就告病回家,並把這道『珍珠翡翠白玉湯』帶回了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