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市生活垃圾85%可無害化處理 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
2006-11-18 18:16:4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胡佔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8日電 16日,哈爾濱市西南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一期工程正式交工驗收,該垃圾場是市政府采取市場化運作、實施特許經營方式建設的。至此,哈爾濱市85%以上的生活垃圾都可進行無害化處理,一舉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末尾躍居到前列。

  資金瓶頸制約垃圾無害處理

  據了解,哈爾濱市日產生活垃圾3500噸左右。哈爾濱市以前使用的垃圾處理場只能進行簡易填埋,未達到國家規定的生活垃圾填埋技術規范要求,僅有的1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能力只有200噸。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垃圾對大氣、地下水、土壤等環境污染嚴重。

  市城管局負責人介紹,早在2000年,哈爾濱市就有了新建無害化垃圾處理場的計劃,相關項目已經通過了省發改委的立項批復,並全面完成了前期工作。經核算,總投資額為1.6億元左右。但市財政一下子拿不出如此多建設資金,建成後的運營管理資金也難以保證。資金問題一度成了制約垃圾場建設的瓶頸。

  市場化運作引來民營資本

  實際上,哈爾濱市垃圾處理實施特許經營的條件比較成熟:2003年5月,市政府制定出臺的《垃圾處理收費辦法》,為實施特許經營提供了資金保障;2004年5月,國家《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正式實施,為哈爾濱市進行市場化運作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依據。

  市城管局負責人認為,搞市場化運作,實施特許經營,成為哈爾濱市加速垃圾處理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2003年,哈爾濱市開始進行建設西南部垃圾處理場的各項前期准備工作。城管部門經過考察、論證,擬定了三套市場化運作方案,即:全部由企業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由政府投資建設,企業運營管理;由政府提供建設用地,企業投資建設和運行管理。經對比論證,市政府組織的專家一致認為,第三種方案更符合哈爾濱市市情,更能調動企業積極性。

  2004年3月,西南部垃圾處理場項目市場化運作的招標公告發布後,包括北京高能墊襯工程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企業進行投標,北京高能墊襯工程有限公司中標。民營資本注入後,哈爾濱市垃圾處理場建設速度大大提高。2004年11月,西南部垃圾處理場動工;2005年11月,西南部垃圾處理場一期工程投入試運行;2006年6月,該垃圾處理場被建設部評為國家一級填埋場。

  規范管理確保健康發展

  16日,記者在西南部垃圾處理場看到,現代化的場區沒有任何異味,一車車生活垃圾被拉進填埋場後馬上被壓實、覆蓋,填埋場的防滲系統、防飛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對周邊的大氣、地下水、土壤實現了嚴密的保護,連垃圾中產生的滲濾液都是在與大氣隔離的系統中進行處理,經過處理的滲濾液非常清澈。據該垃圾處理場有關負責人介紹,滲濾液經過處理後,達到了國家一級排放標准,明年該垃圾處理場還准備用排放的水養魚。

  城管部門表示,今後,哈爾濱市將進一步規范垃圾處理場計量作業程序,完善各項制度,加強對垃圾處理場的計量統計、填埋作業、環境監測、運營等方面規范管理,確保哈爾濱市垃圾處理事業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