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低價』『免費』 低價檢測醉翁之意在『治理』
2006-11-19 09:34:1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浩 張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9日電 業內人士認為,一間房子幾家檢測公司的檢測結果大相徑庭,這是當前室內環境檢測市場混亂的必然結果。為『搶吃』室內環境檢測市場這塊『大蛋糕』,一些『三無』(無專業人員、無專業檢測儀器、無專業實驗室)機構爭相在市場中亮相,使得這塊市場走入了低價混戰、惡性競爭、報告失真的怪圈。

  競相降價引發市場混戰

  100元檢測4項,如果要求治理還可以退還檢測費,像上文中這些室內環境檢測中心推出的低價促銷價格,取得CMA認證資質的正規檢測部門認為根本不可能。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委員會室康環境質量檢測中心主任趙宏峰向記者解釋,同樣是檢測甲醛、苯、二甲苯、TVOC四項指標,在正規檢測部門每一項就要收取100元。以檢測TVOC值為例,檢測這一項僅一個參數就有10個指標,一些小公司只出具一個數據,純屬應付了事。

  趙主任說:『由於目前正規室內空氣檢測單位的檢測時間長,過程較為復雜,檢測成本較高,這就給一些規模小、經濟實力低、人員素質低、沒有資質的家裝和治理污染公司鑽空子的機會,他們依靠低成本運作以低價競爭的方式來爭搶業務,結果價格越降越低,甚至低於成本,在這種降價混戰的情況下,只有采取非規范操作纔可以保證成本甚至利潤,檢測報告的質量就可想而知了。』而市民們不明真相,往往只按價格做選擇,錢雖然花的少,但檢測數據並不准確。

  『快速檢測』裡面藏『貓膩』

  現在很多檢測機構以『在您家中現場測量、當時出檢測結果』為賣點來吸引消費者,消費者急於知道檢測結果,容易上當。專業人士介紹,室內檢測結果當時就做出來是不可能的。

  據了解,為了『測』出室內環境有問題以獲得『治理』的效益,一些非正規檢測機構在檢測中大都采取快速檢測的辦法,即用試劑或簡單的測試儀檢測,如用吸收劑檢測,想讓檢測出的濃度高,公司就專門在低溫箱保存試劑;有的公司對測試儀還動手腳,使室內空氣病情『虛高』,再下『重藥』,收高額的治理費。但是,根據國家規定,甲醛、苯、氨等有害氣體必須在專業實驗室進行檢驗分析,檢測結果纔能是准確的,否則誤差會很大。檢測人員應具有室內環境檢測職業資格證,設備儀器要經過國家鑒定,擁有專業實驗室,人員配備要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主管。室內環境檢測時,需要將門窗關閉一定時間後纔能進行檢測,同時檢測點的設置與高度都有嚴格規定,這樣纔能保證檢測出的結果是准確的,纔能真實地反映出室內環境的各項指標。

  趙宏峰主任講,造成室內環境污染的物質很多,人們往往了解甲醛是污染物,認為有刺激性氣味就是甲醛。其實,對人體危害很大的污染物還有苯、甲苯、二甲苯、氡、氨、放射性物質等,沒有氣味的污染物質對健康傷害更大。居民在要求室內環境檢測時,最好要求全面的檢測,選擇國家權威機構認定的室內環境檢測機構,使用專用儀器進行檢測。

  報告失真只為推銷產品

  據了解,哈市現在從事室內空氣檢測業務的機構有40家左右,其中拿到省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局資格認證的不足8家。一些公司打出的低價或者免費檢測『醉翁之意』不在檢測,而是為了推銷治理產品。在利益的驅使下,有些公司違背職業道德,把經過其所謂的空氣污染治理後仍然不合格的環境質量判定為合格;更有甚者,為了利益把治理前空氣質量合格的有意地判為不合格,然後動員市民進行所謂的『治理』。

  前不久,剛剛裝修完新房的張女士總覺得房子裡有刺鼻味道,懷疑裝修受到了污染,正趕社區一家『裝修污染治理公司』在發小廣告:『免費』檢測還可治理去味。於是張女士就請該公司對新房做了檢測,結果是:甲醛超標將近7倍,需要立即進行治理。可當張女士花了將近1600元錢購買並噴灑了產品後,新房裡又出現了另外一種味道,她再找這家公司時已是人去樓空。

  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周曉聰介紹,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小型檢測公司,多數都是一兩人的『皮包公司』,每天拿著便攜型檢測設備走街串巷,他們為居民做屋內檢測,大多都是為了推銷治理產品,一次治理工程的利潤在千元以上。根據《產品質量法》規定,從事產品質量檢驗、認證的機構,除接受生產者,銷售者及其他經營服務者的委托開展質量檢驗、質量認證外,與生產者、銷售者及其他經營服務者沒有產權關系、隸屬關系以及其他經營利益關系。也就是說,正規室內環境檢測機構是不充許出售治理產品的。

  周曉聰主任提醒消費者,要防止企業為推銷產品而設下陷阱:『一般來說,企業如果不是委托第三方機構而是自行測量,並在此後推銷相關產品,其公正度和可信度就值得懷疑。』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