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月少花1元錢 合作醫療管1年 大慶建新農村合作醫療
2006-11-20 09:03: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於忠斌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0日電 拿著『參合本』就能到家門口的衛生所取藥、看病,住院可以報銷,連生孩子都能得到補助,這些以前農民最朴素的憧憬,在大慶已變成現實。作為全省惟一全面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地級市,大慶農民所享受到的醫療保險正在與城裡人縮小距離,『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窮』,那種沒有醫療保障的困境正在逐步擺脫。

  從2003年大慶市林甸縣作為全國第一批試點縣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到2005年12月,杜爾伯特縣、肇源縣、肇州縣和大同區被納入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試點縣(區),打破了地市級僅批准一個試點縣、區級編制不納入試點的先例;再到今年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展開,目前已統籌新農合資金5000多萬元,參合人數達89.8萬人,參合串為農業常住人口的87.9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村覆蓋率達100%。大慶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總額、覆蓋面、參合率、政府補貼額、個人籌資額五項指標均全省最高,在全國也走在了前列。

  大慶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采取個人、集體、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共濟制度,農民自願參加。農民個人每年只需繳費12元或24元,市、區兩級財政為每名參合農民補助資金22元或44元,其中分別拿出1.0元或20元建立家庭賬戶,歸農民自己所有,用於支付農民的門診醫療費用;個人繳納剩餘部分和國家、市縣區財政補助資金,以縣區為單位建立統籌基金,用於支付參合農民住院醫療費用的定額補助。目前,大同區每名農民平均籌資為88元,居東北三省之首,其他縣區平均籌資為54元左右。

  手持合作醫療證可在全市200多家定點醫院和藥店看病買藥,130多種規定病種都可以享受定額補助,住院實行網上結算。據了解,農民患闌尾炎可享受200元到300元的定額補助;患肝癌等一類癌癥,可享受5000元到1.5萬元的定額補助。過去農民患了一般的常見病、慢性病很少治療,現在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保障,農民看病就醫通過政府補助一部分,醫療機構免收一部分,優惠政策減收一部分,便民措施節省一部分,看病就醫負擔大大減輕,農民健康意識普遍增強,該吃藥的吃藥,該住院的就住院,小病不用再『拖』了,大病不用再『扛』了。農民們高興地說,『每月少花一元錢,合作醫療管一年』。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通過大病統籌的報銷方式,明顯增強了農民抵御大病風險的能力。截至9月末,已有248416人次獲得醫療費補償,補助費用2564.7萬元,人均103.2元;住院補償19256人次,補償金額962.05萬元,人均499元。85%的參合家庭獲得了醫療費補償,實施門診統籌的地區,門診就診率提高了33.2%,住院率提高了52.7%。農民住院費用30%~40%得到補償。

  大慶市還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及規章制度,嚴格監督,陽光操作,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封閉運行,保證『新農合』的規范運作。實行定點醫院准入和退出制,一年一考核,三年再認定;實行藥品公開招標集中采購制,降低藥品價格;實行參合農民就醫優惠制,憑證看病免收掛號費,享受平價藥品;控制定點醫院單病種單次醫療費用,防止個別定點醫院為謀取利益而增加農民負擔;實行定點醫療機構藥品限價收費制,村級合作醫療藥品零售價不得高於批發價的10%,防止醫藥費用的過度上漲吞噬『新農合』給農民帶來的實惠;成立由政府代表和農民代表參加的『新農合』監督委員會;實行公示制,定期向社會公布基金的收支、使用情況,公布報銷名單;設立舉報電話和投訴箱,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確保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大慶市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近兩年共籌資1331萬元,建設鄉鎮衛生院23所。對全市58所鄉鎮衛生院的院長、傳染病主檢醫師和3000餘名鄉村醫生進行了培訓。還實行單病種報銷制、醫院墊付制、雙向轉診自主擇醫制、家庭病床制等多項服務措施,為農民就醫提供方便。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