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遼寧十萬棵五味子紮根五常 圓了農民致富夢
2006-11-21 14:43:0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巍 張傑 馬少忠 陳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1日電 這幾天,五常市二河鄉三河村的范清江很興奮,他一有空就到自家那5畝五味子地裡看看,這些樹苗是他11月初剛栽下的,總共投入了兩萬多元,如果侍弄好了,按現在這個行情,後年每畝地至少收入一萬以上,那時他幾年的『老本』可就全回來了。

  范清江年近四十,在400來戶的三河村是個數得著的精明人。從2002年開始,他就栽了兩畝地五味子,4年過去了,都沒啥收成,在他幾乎要放棄了這個致富夢的時候,二河鄉鄉政府推了他一把,鄉裡不僅扶持他,還要他帶頭領著農民圓這個致富夢。

  二河鄉是一個淺山區鄉鎮,資源豐富,如何發揮優勢適應當地條件的項目一直困擾著當地政府。過去,當地農民在經濟發展上,曾經嘗試過一些種植項目,但僅限於一家一戶,盲目性很大,加之技術不專業,市場把握不准,收益不大,有的農民甚至賠了本。

  『要為全鄉農民找一個好項目』。二河鄉黨委書記劉亞軒帶領鄉乾部訪農民、走市場,探尋思索。經過多次調查,他們認為五味子種植項目很有發展前景,並了解到遼寧省鳳城縣大梨樹村在五味子種植上規模很大,決心去看看。他的想法得到了五常市主管農業副市長閆中的支持。他們二人專程來到了遼寧大梨樹村考察。大梨樹村是遼寧省五味子的種植基地,種植多年,種植面積達兩萬多畝,產品銷往韓國、日本,一公斤可賣到一百多元錢,現已形成產加銷一條龍體系。他們詳細了解了當地的土壤、氣候、種植、加工、銷售情況後,覺得很適合二河鄉發展。

  如何讓農民認可這個項目,二河鄉政府動了一番心思。『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農民認這個理。今年10月7日,天還沒亮,滿載著30多名農民的大客車出發了。經過14個小時的行程,來到了大梨樹村。一下車很多農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裡不論房前屋後或是田野,看不到玉米、大豆,黃瓜、豆角等農作物,到處都是成片的五味子秧。整齊的架子上爬滿了五味子,紅紅的五味子果實一串串地掩映在綠葉下,這裡的村民都靠五味子致富了。當地的五味子種植不但成了一個產品,而且成了旅游觀光的景點,十裡長的觀光長廊全部是由五味子果圍成的通道,溪水流過,遠山輝映,成了一道旅游風景,街道兩旁是一排排農民住的小二樓。

  農民一下子圍住了接待他們的大梨樹村領導,問這問那,有的蹲下看苗,有的仰頭觀果,有的農民還摘下幾個果子嘗一嘗。村裡的技術人員詳細介紹了五味子的種植情況,農民算起了賬,畝投入4000元,兩年即可收獲,當地價格乾果每市斤可賣到80元,每畝純收入至少一萬元以上。這下農民有了信心,二河鄉的果樹大王黃國偉很有感慨,如果不是鄉裡組織來這裡參觀,他絕不會相信眼前這一切。他特意要了幾棵五味子樹苗,要回去研究研究。

  農民的熱情上來了,但這畢竟是一項技術活,鄉裡決定以每年兩萬報酬,在當地聘請了一名技術員,負責指導農民種植。秋收一過,遼寧的技術員帶10萬棵五味子樹苗來到了二河鄉,可是又一件麻煩事來了,要種農民太多,果苗不夠分。那些日子天天有農民來找鄉裡要果苗。鄉黨委書記劉亞軒考慮到第一年引進,有一定風險,每畝4000元的投入不算小數,他不主張農民大面積種植,而是准備把樹苗分給村乾部和選出來的農民示范戶試種。

  11月2日鄉政府熱鬧起來,30多名農民來鄉政府領取了五味子苗,在聘請的技術人員指導下,一棵棵五味子苗植入土中,首批試種100畝。二河鄉政府答應農民,等五味子收獲後,他們幫助組織銷售。他們心裡有數,五常當地的兩個大藥廠對五味子需求就很大,劉亞軒告訴記者,即使明年五味子掉價了,但每公斤賣4元錢,那也是種水稻兩倍的收入。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