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今年糧食總產逆境飄紅 優質糧商品率提高3%
2006-11-27 09:29:0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網絡版  作者:譚力新 劉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7日電 素有北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今年又創造了一個糧食生產奇跡:在歷年來遭受自然災害最重的一年裡產量卻不減反增,全省糧食總產在去年創歷史最好的基礎上再創新高,比上年增加了18億公斤,總產量達378億公斤。優質糧商品率更是達到72%,比去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相當於每個黑龍江農民今年向全國提供2噸多優質糧。

  據中華工商時報網絡版消息稱,目前,正是黑龍江省的農民出售新糧旺季,水稻價格已經達到每公斤1.70元,對於今年平均每畝600多公斤的產量來說,畝效益已突破700元。而與此同時,來自上海、山東等地的糧食企業已經紛紛湧入黑龍江各地,考察市場、洽談合作。上海良友集團已經與黑龍江省簽訂了7萬噸水稻的購銷合同,正在籌備的2006年黑龍江金秋糧食交易洽談會,也聚集了全國各地糧商的目光,組織者已接到了來自省內外100多家糧食企業的參展要求。

  今年是黑龍江省糧食生產遭受的各種災害最多的一年:5月份嚴重乾旱,受旱面積6510萬畝,成災面積4208萬畝;6月份持續低溫多雨,秧苗生長受阻,全省農作物生育期延遲7?10天;7月中旬以來,全省再次出現階段性低溫多雨天氣,尤其是7月下旬的異常低溫給個別地區的農作物造成延遲性和障礙性冷害,同時全省大面積爆發水稻葉瘟病,局地還伴有洪澇及其他病蟲災害;9月,突然襲來的早霜又為即將收獲的糧食生產蒙上陰影。從全面抗旱、圍殲稻瘟病到抗早霜、促早熟,整個糧食作物的生產過程也是一環接一環,『戰事』連連。

  而來自黑龍江省農委的消息說,今年黑龍江糧食總產逆境飄紅的,有來自四個方面的主要因素:一是各項惠農富民政策激發種糧熱情,生產投入大幅提高;二是優化結構,高產作物面積增大;三是內部挖潛、科技顯效,標准化耕種大大提高單產;四是形成合力抗災減災成果突出。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增強,黑龍江省得到的農業補貼多達五種。春耕前,在國家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資金未撥付的情況下,省財政依據上年的基數先行墊付資金28.3億元,於3月底前全部發放到農民手中,12.7億元綜合直補資金也在春耕結束前基本發放到農民手中,為春耕投入提供了資金保障。與此同時,省級財政還加大了對春耕的扶持力度,安排支農資金44.9億元,是近幾年投入最多的一年。

  盡管今年糧食總產創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最根本因素在於耕地優勢。黑龍江省農委副主任王兆斌說,今年的糧食生產,充分反映出黑龍江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之強。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糧食生產,而以耕地、土壤、基礎設施、技術水平及農機支橕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決定糧食產量的根本因素。今年的實踐不但檢驗並證實了黑龍江省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同時更顯現出進一步增產的實力空間。

  另悉,截至目前,黑龍江全省秋收已完成11954萬畝,佔應收面積的69.9%。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