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7日電 26日9時,寒風中的中央大街出現了一群人,頭戴小紅帽,年齡從4歲到40多歲不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義工。此刻,他們一邊為一個患白血病的孩子募捐,一邊向路人宣傳義工的意義。
在現場的東北義工聯盟理事長趙慶告訴記者,這只是東北義工聯盟的活動之一。義工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文明程度的標志。他曾經在網上搜索過,發現東北三省少有義工組織,而世界及我國其它地區的義工都在憑借『組織』的力量開展富有成效的活動。於是,他和網友商量,計劃成立一個組織,將愛心人士的力量組織起來,讓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平臺從事公益事業。
今年5月,東北義工聯盟誕生了,第一批義工僅6人。通過在網站宣傳,網友反響熱烈,一周就有100多人報名參加。現在,會員已發展到400多人,主要分布在哈爾濱市,在吉林、遼寧也有志同道合者。這其中,有學生、公務員、教師、記者,甚至還有一些進城打工者。會員們喊出了『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的口號,他們利用業餘時間,志願為社會提供無償服務。
7月的一天,幾個義工來到蘭西縣的7個單親或孤兒家中,這些孩子大都和祖輩生活在一起,基本沒有生活來源。義工們為每個孩子分別送去200元錢,一袋米一袋面。『進屋後,雙方都流淚了,那場面真讓人心酸。』趙慶回憶起來仍然感慨。受助的老人泣不成聲,有個叫宋雪微的孩子還說:『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也去當義工。』
老年人也得到了義工的溫暖。今年端午節,義工們去了蘭西縣平山鎮敬老院。他們為老人們送去了4箱雞蛋和幾百個粽子。而為了讓老人們能吃上『現成的』,40多歲的姚曉峰凌晨3時就起床,煮了4個小時的雞蛋。老人們看著一群戴著小紅帽的人進了自己的房間,全都莫名其妙,也不知義工是怎麼回事。可當他們吃著義工們為他們扒好的雞蛋和粽子,很快就感受到久違的溫情。一個86歲的老人老淚縱橫:『好吃,好吃啊。我有親人哪,過節了,他們沒來看我,沒想到你們來了,你們比我的親人還親!』
義工們也遭受過流言蜚語和誤解。有的人對他們說:『有了工作不好好乾,太沒正事兒了。』還有人懷疑義工的動機。但與義工收獲的幸福感相比,這些並不算什麼。義工們一般都是普通人,經濟能力也很有限,但他們會想方設法籌集經費,有時也會賣些廢品換錢,有時他們會利用自己的專長去奉獻。
日前,東北義工聯盟入圍2006感動哈爾濱評選活動。這對聯盟中的義工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譽。他們更加有激情了。他們說,自己只是希望通過無償服務,喚起社會上更多人的愛心。
在這些義工中,4歲半的林沐雨陽無疑是特殊的風景。他是和父母一同參加義工活動的。他告訴記者:『我是義工。義工就是幫助別人撿垃圾的人。』他身上,展示出義工發展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