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8日電 『以人的發展為本』,關注人、激勵人、培育人、提昇人。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淮河小學充分關注學生自身的和諧發展,以人文、綠色生態為特色,逐步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化環境中,提高辦學水平,構建和諧校園文化。
如今,人人懂文明、處處有美景、師生和諧共處,已成為淮河小學校園內一道溫馨的風景線。
誦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每天早晨,在淮河小學各班級的晨會上,都會聽到孩子們朗誦古詩文的聲音。從2003年至今,誦讀古詩文活動已在該校紮實開展了4個年頭。
為幫助學生從小打好語言文字功底,增強文化底蘊,淮河小學在全校學生中開展了中華古詩文誦讀活動,並制定了科學的誦讀計劃,讓學生每周至少背會兩首古詩文。在時間安排上,學校『見縫插針』:每天利用晨會20分鍾,組織學生誦讀古詩文;課前背一首古詩文;每天放學各班站隊齊誦一首古詩文後再離校。
為把誦讀活動落到實處,學校根據實際推出了古詩文誦讀專題廣播,把優美的古詩文通過校園廣播傳送給同學們,還利用校園學習園地,讓學生把學習古詩文的心得和感受寫下來。一位班主任老師說,古詩文經典誦讀最明顯、最直接的效果是帶來了班風和學風的變化,在古詩文潛移默化的熏陶中,講文明的孩子多了,助人為樂的孩子多了,愛學習的孩子也多了。
給父母洗腳培養孝心
『媽媽,我來給您洗洗腳吧』,當看到8歲的兒子用稚嫩的小手一下一下給自己洗腳時,王英紅激動地哭了。每周要給父母洗一次腳,這是淮河小學每名學生一周一次的『作業』,它不僅感動了許多家長,也讓孩子們增進了與父母的感情,學會了感恩。
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會愛祖國、愛人民?針對現在獨生子女的特點,淮河小學開展了『孝心獻給父母』活動,並作為一項制度堅持下來。學校確立了每周一個孝敬主題、一個孝敬內容、一份親情作業,其中,每周給父母洗一次腳成為學生和家長最歡迎的『作業』。
為培養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素質過得硬的學生,結合新課程改革,淮河小學開展了『新概念三好學生』評比活動,『新三好』倡導學生本人、同學、教師、家長、社區的多元評價:在校做個好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展;在家做個好孩子——勤儉自強孝敬長輩;在社區做個好公民——誠實守信道德規范。現在,人人爭當文明小公民、爭做文明小少年已成為淮河小學廣大學生的目標。
綠色校園倡導愛家愛校
良好的校園環境與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密不可分。走進淮河小學,漂亮的大魚缸、五顏六色的鮮花、綠色的植物隨處可見,養花養魚成為學生們課餘的又一項『功課』。在與大自然的親近中,在綠色的潛移默化熏陶裡,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環保知識,對生活越來越熱愛了。
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大特色,淮河小學開展了創建綠色教室、綠色校園活動,投入資金為每個班級購買了魚缸和觀賞魚,還號召廣大師生從家裡搬來花花草草。現在,學校每個班級教室的窗臺上都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和綠油油的植物。
在創建綠色生態教室的同時,學校拓展了道德教育的內容,將保護環境與學生自身文明修養結合起來,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