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黃花魚"顏色鮮艷,容易掉色。王浩攝
東北網11月28日電 在白姑魚、黃姑魚的肚子裡側注入合成色素『日落黃』,這些價格便宜的魚搖身一變就成了『黃花魚』。近日,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稽查支隊的執法人員查處了3家出售假冒黃花魚的個體攤床。專家強調,食用『日落黃』會對人體髒器造成損害。
11月25日,市質量技術監督稽查支隊接到舉報,反映在哈爾濱市水產市場中出售的部分『黃花魚』,其實是用白姑魚和黃姑魚人工染色冒充的。當日,稽查一大隊執法人員來到位於道外區南極街54號的冷凍食品批發市場109號攤床,攤位上擺了一大堆長20多厘米、肚子黃得鮮艷的冷凍塑封『黃花魚』。執法人員打開包裝袋,發現冰塊呈黃色,用手一摸,手指被染上了黃色。
據攤主楊某交代,這些進口魚其實不是黃花魚,而是廉價的黃姑魚和白姑魚。貨從泰國發到北京後,被批發商染上了色。一個月前,他從北京西南郊冷庫一批發商手中進了20噸。他還說,從2002年他就開始進購這種產品在哈市銷售,進貨價格很便宜,大約11元/公斤,每年從11月開始賣到春節前,供不應求。經現場檢查,攤主未能提供該產品的商檢證明、海關報告單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且產品包裝上沒有中文標識,執法人員現場將該產品封存,並取樣到質檢部門檢測。當日,執法人員還對道外區宏達水產批發部和道外區24號水產海鮮批發部進行了檢查,並現場查封了其中兩戶的可疑產品。昨天,國家農業標准化檢測與研究中心對送檢產品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該產品內含有『日落黃』,屬不合格產品。專家介紹,『日落黃』是一種合成色素,成分主要是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苯胺染料,會對人體造成極大損害,特別是對食用者的髒器造成危害。
據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稽查支隊一大隊隊長張松林介紹,黃花魚(即大黃魚)在我國海域的產量非常小,目前已經沒有大魚群,所以價格較貴,大約100元/公斤,而黃姑魚或白姑魚的價格卻在10元/公斤以下,屬經濟魚類之一,口感遠不如大黃魚嫩滑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