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電 俗話說,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老年萬事休,可是於海林老人每天都顯得格外忙。他白天不僅要教老年大學的學員們繪畫,晚上回家還要制作自己創作的動畫片,知識讓他的晚年生活變得精彩而豐富。
1985年於海林從鶴崗礦工報美術編輯崗位退休後,具有很高的繪畫修養的他就開始全心投入到自己酷愛的繪畫創作中,小孫女的降生給這個5口之家增添了無窮的樂趣,為了分擔老伴的家務活,他就主動承擔起了哄小孫女的任務。孩子從剛一懂事還沒學會說話的時候開始,就喜歡看電視裡面播出的動畫片,為了哄小孫女開心,原本對動畫片並不感興趣的於海林也一道陪著孩子一起看,看著電視裡播出的動畫片,看著孩子開心的笑臉,逐漸的讓於海林對動畫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通過查閱資料對動畫片制作過程和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並萌生了自己創作和制作動畫片給小孫女看的想法,家裡人都非常支持他的這個想法。於是他開始翻閱研究大量制作動畫片這方面的相關資料,並起草創作動畫片劇本,從去年1月份開始度於海林開始了20集動畫片《聰明蛙》的編寫創作,此片每集12到20分鍾,作品完全運用國畫的手法和民樂的配器盡顯中國卡通片的民族特色,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由於要照顧小孫女,還要上課,他只有利用晚上纔能制作動畫片。在開始制作時,他采用最原始的辦法,即耗費時間,又很費力,兒子就建議父親用電腦制作,告訴他,這樣制作出來的動畫片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效果好。建議雖然好可愁壞了於海林,盡管他在繪畫方面有很高的建樹,可在電腦方面卻是個門外漢,就連簡單的開機和關機都不會。為了制作出生動形象的動畫片於海林開始學習電腦動畫制作技術,起早貪黑,苦心琢磨,終於熟練地掌握了這項技術,通過拍攝將畫面輸入電腦,再采用各種軟件以及現代動畫的電腦特效進行修型合成。
於海林告訴我們,這20集腳本全都寫完了,其中的對話和音樂斷斷續續的還在進行,主題歌和整個形象設計已經出來了,固定動作也都有了,第一集開始能動起來了,他想跟鶴崗電視臺的幾位傳業搞動畫的工作人員再學一學,把這部動畫片完成。
於海林告訴記者,《聰明蛙》首部作品完成後,將進行第二部作品《智慧鳥》的制作,目前,作品的故事情節和基本輪廓都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