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興安嶺松嶺區大揚氣林場全力發展食用菌養殖業
2006-12-01 15:40: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周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日電 大興安嶺松嶺區大揚氣林場按照『實施生態戰略,發展特色經濟』的總體部署,堅持以人為本,給政策、重扶持、強服務、促發展這一理念,努力把食用菌養殖業做大做強,使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立場富民項目。

    重點扶扶,搭建食用菌養殖業發展平臺

  為了使食用菌養殖業迅速成為職工群眾的致富項目,大揚氣林場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上。制定出臺了食用菌養殖優惠政策,確定了在資金、物資、信息、技術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其中確定的在養殖戶原有生產量的基礎上,以每袋補貼0.10元的價格鼓勵養殖戶多生產,對多生產的部分所產的木耳,秋收時林場以20.00元保護價格回收,從根本上保證了養殖戶的利益。在資金扶持上,向上積極爭取職工自營經濟貸款,同時從有限的成本中擠出資金,作為解決食用菌養殖所需的部分原料、培訓費、差旅費的費用。

  2006年春節,又一輪食用菌生產啟動了,由於上一年木耳市場的低迷,群眾養殖熱情受到了影響,而部分養殖戶由於木耳的積壓,資金周轉不暢,這些直接影響到今年的養殖規模,對此,林場籌集資金10萬元,借給蘭廣臣、劉長海等六個養殖戶使用,並投入3萬元從新天、塔源購買了制菌設備——裝袋機、鐵筐、拌料機等,分給劉春、劉飛鵬等有需要的養殖戶無償使用。這些資金的投入,有效的促使食用菌養殖快速的發展,使食用菌養殖達到了既定的規模。在物資上扶持。兩年來,為了解決養殖戶養殖場地小的問題,先後將原大揚氣中學、營林隊、貯木場、綜合加工廠3707.49平方米的房捨無償提供給5戶養殖戶使用,並為劉樹江、姜貴富等9戶養殖戶平整了養殖場地40公頃。

  養殖啟動初期,不少養殖戶因沒有樺樹沫而無法進行食用菌養殖,對此,林場專門組織人員為其加工鋸沫,並無償供給養殖戶使用。對那些養殖場地小,采取掛袋養殖的,解決掛棚所需的全部小杆,同時還把過去的廢舊板棚、庫房進行了拆除,近140立方米板材、木料全部分給了養殖戶,供其搭建養菌架和晾曬架所用。林場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四次舉辦食用菌養殖技術培訓班,邀請吉林食用菌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到為養殖戶傳授養殖技術,到養殖戶家中進行現場指導。還多次組織食用菌養殖戶到加北、齊齊嶺及兄弟林場的養殖戶家中去參觀取經,不斷推進科學養殖。同時還委托本地有經驗的養殖大戶田慧清做技術員,隨時對其他養殖戶進行指導,有效的降低了養殖風險。

    強化服務,助推食用菌養殖業實現快速發展

  為解決食用菌生產的過程中,養殖戶所遇到的困難,林場成立了食用菌養殖領導小組,日常生產由主管自營經濟和工會工作的二名副科級領導專門負責,盡可能的解決養殖戶在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生產初期,養殖戶們提出了1.10元的個體電費過高,工會隨即將這一情況向場領導匯報,同供電站協調,統一優惠在居民用電額,降低了養殖戶的生產成本;股級乾部孫偉,作為在職職工從業的典型,以其細致、謹慎的經營,在制菌期間,他的長的最好,但是掛袋後,由於水質的污染,出現了大量的流耳,眼看著近十萬袋的投資及幾個月的辛苦就將付之東流,林場派出一臺消防車,讓他無償使用,使他的損失降至最低。

  養殖戶田慧清、姜貴富的養殖場地,在居民區外,靠小河流邊,去年天旱,流水量很小,供不上澆灌木耳所需,當發現這種情況後,林場專門組織10名職工,利用5個工作日為其修築二個水壩,將水蓄深。同時還協調電業,為其接上了供電線路,保證了灌溉所需;去年秋收時,小組領導還專門前往加格達奇聯系收購木耳事宜,並核消了劉長海等四位養殖戶到山東青島銷售木耳的路費;養殖戶田慧清要擴大養殖規模,但是家裡的生產空間不夠,林場決定把原綜合加工廠的廠房,給她進行發菌,她一家人要搭菌架,又要忙著制菌,顧這兒顧不了那兒,為了不影響其生產進度,正月十六,機關全體乾部義務獻工四個工作日,幫助搭建了近500平方米的養菌架,使其順利完成了八萬袋的生產量。在生產中今天張家沒有原材料了,明天李家的電路不行了,後天王家的燒柴又不足了,這些困難是常有的事兒,只要是工會了解到了或是養殖戶找到工會,這些困難都在第一時間被解決了。寬松的生產環境,極大的調動了職工群眾養殖食用菌的積極性,目前林場食用菌從業戶已達21戶,養殖食用菌205萬袋。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