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成效顯著 振興東北辦在京召開座談會
2006-12-02 16:58: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日電 1日,由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組織召開的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三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省委常委、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海生出席,副省長劉海生在會上匯報了我省振興工作情況。

  2003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乾意見。為了總結三年的工作,同時聽取對下一步振興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經與東北三省商量,決定召開這次座談會。

  我省振興戰略實施效果如何?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三年來,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邁出堅實步伐,取得重要進展。

  98%方國企實現產權多元化

  把國企改革作為振興的『第一硬仗』,我省提出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用3年時間使全省地方國有企業全部實現產權多元化的目標,舉全省之力推進改革。截至9月末,已累計有3107戶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改制面達到89.6%。全省政策性破產累計已使19戶國有困難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平穩有序地退出市場,核銷金融債務32.9億元。三年盤活200多億元的國有資產,佔全部死滯資產的三分之一強。172萬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了『並軌』。

  所有制結構日趨優化,98的地方國有工業企業實現了產權多元化。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不到3%,國有參股的7%左右,90%企業的國有資本全部退出。這一結構改變是我省歷史上未曾有過的。非公有制經濟佔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30%提高到37%。三年來,大力引進包括世界500強在內的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使地方企業整體素質、競爭實力明顯提高。

  調整步伐加快產業結構優化昇級

  三年來,我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昇級,取得明顯成效。

  優勢產業得到加強。圍繞著裝備、石化、能源、食品、醫藥、森工等六大基地建設,95個工業調整改造國債項目開工建設,裝備工業骨乾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2%。預計今年底全省轉移農村勞動力45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0億元。農業產業化迅猛發展,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500戶,預計今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可完成銷售收入1150億元。

  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采煤沈陷區治理步伐加快,已完成投資36億元,開竣工300多萬平方米,搬遷居民近1萬戶。大慶和伊春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全面啟動,伊春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區域協調發展開始起步。提出建設西部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大小興安嶺生態經濟功能區、沿邊開放帶的區域發展戰略。哈大齊工業走廊15個啟動區啟動面積已經達到56.8平方公裡,開工項目326個,累計投資近200億元。東部煤電化基地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大小興安嶺生態經濟功能區正在編制規劃,沿邊開放帶規劃建設了一批出口加工園區。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

  大力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推進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今年前10個月我省進出口總額達到108.1億美元,成為全國第11個也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超百億元的省份。

  據介紹,我省對俄經貿科技合作不斷深入。前10個月完成對俄進出口55.3億美元,佔全國對俄貿易額的20%,增長17.9%。外貿主體、市場和出口產品結構趨向合理。三年來,私營企業進出口佔全省比重達到66.4%。『走出去』戰略實施進展順利。正在推進的對俄能源原材料項目達到85個;對俄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1.6億美元,增長43.1%。利用外資持續增長。近三年來全省累計利用外資近50億美元。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向協調

  2003-2005年,我省財政對社會事業資金投入增幅均在20%以上。獲得國家級通用科技進步獎50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累計實現3129億元。在97%的人口地區普及了義務教育。今年投資7億元,使全省113萬平方米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全部完成改造。2003年以來累計實現新增就業人數185.8萬人,累計為離退休人員人均提高退休金220元。已有27個縣(市、區)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年底前將在全省鋪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已擴大到33個縣,為160萬農民補償醫療費8546萬元。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