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原"通勤捎腳辦"主任:"混編公交"解決乘車難
2006-12-04 10:40:5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 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4日電 相隔20年,哈爾濱重現『乘車難』,市民熱切盼望有關部門能夠盡快將這一問題解決。有著近30年交通管理經驗的原哈爾濱市經委交通處處長趙金榜致,對如何解決市民『乘車難』問題建言。

  五點建議:恢復『捎腳車』運營

  在哈爾濱提到趙金榜,很多熟悉交通行業的『老人』都知道這位有著近30年從事交通行業管理經驗的趙處長。從1967年開始,趙金榜就從事交通運輸工作,對這個行業非常了解。

  趙金榜說,城市公共交通的『乘車難』問題一直存在,為了進一步制定出更為完善的方案,他從1996年退休後就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公共交通運營管理研究上。經過十幾次成稿後,他於2005年年底完成了5000多字的《解決城市公共交通供求矛盾的建議》。看到本報《哈爾濱市再現20年前『乘車難』》,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趙金榜說,他寫的這份建議主要是針對大中城市公交普遍存在的客流極端不均衡和管理不善,及由此引發影響公交改善的兩大問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早晚高峰期市民『乘車難』的問題。他提出:

  一、向管理要能力、向管理要效益;二、吸引國內外人士向城市公共交通投資、經營營運線路,獨資、合作均可,利用國內外投資更新改造老舊車輛;三、組織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現有車輛(以下簡稱社會車輛)承擔早高峰前、晚高峰後的運輸任務,恢復社會車輛參加早晚高峰捎腳運輸;四、恢復面包車營運或與公交車混編營運;五、利用出租車的能力,允許他們實施『合乘』式線路運輸,開闢出租車定點、定線、定時的線路運輸。

  趙金榜認為,這些建議的前提是嚴密管理,即要實行全方位的對運行車輛的監控,及時發現處理脫線、搶客、壓車、別車、甩客等違規行為,保證車輛安全、正點、有序運行。動員全社會監督公共交通事業,實行有償監督制度,及時發現表彰先進人物,懲罰落後司乘人員。

  就發動社會車輛參與公共交通運輸這條建議,老人指出,借鑒以往的經驗教訓,此次如果再次實行通勤車捎腳業務,應指定線路,嚴格規定發車點、到達地點及中間站的時間,保證前後車間隔,不准前搶後壓。讓社會車輛承擔早高峰前、晚高峰後的運輸任務。一個單位抽出一部分車輛,把公交車首、末班車頂替下來,編入機動隊。這樣高峰期車輛增多,間隔加密,『乘車難』可得到緩解。車隊由經貿委、建委、財政、交通局、交警支隊參加的改革辦公室直接管理,根據需要成立臨時調度室或監控中心。

  老人表示,社會車輛中還有一部分屬於閑散在社會的出租車,他們同樣可以參加線路運輸。如哈站、秋林等繁華地段,乘客較為集中的地區都可以設立停靠站。但要制定線路,提前讓調研員對其運營路線所需價格做調查,確保價格公正、合理。

  『捎腳辦』:曾有效緩解『乘車難』

  據趙金榜介紹,1980年,哈爾濱的公交車十分緊張,市民上下班高峰時段出現了嚴重的『乘車難』,市政府要求交通部門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當時交通管理部門提出一個方案,但要求市政府出資2000餘萬元。市政府當時根本沒有這樣的經濟能力,方案也隨之擱淺。趙金榜根據自己對交通行業的調查了解,向當時的哈爾濱市經委(現哈爾濱市經貿委)遞交了自己關於動員社會車輛參加高峰捎腳運輸的方案。後來,市政府決定由市經委牽頭,聯合交通局、汽車公司、電車公司、石油公司、交警等部門,組建『哈爾濱市通勤捎腳辦公室』,由趙金榜任辦公室主任。市政府帶頭調出4臺車加入『社會通勤捎腳車』隊伍中,隨後哈市三大動力、各大學校紛紛參與……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趙金榜等7人組成的辦公室便聯系到了500多輛社會通勤車,通勤捎腳業務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同時,『捎腳辦』開闢了平房區、江北等邊遠地區電汽車公司沒有能力開發的聯運線路、面包車線路,部分車輛還加入到已經開通的近郊線路上。這樣,政府沒花一分錢,『乘車難』的問題就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由於當時有月票的乘客都乘坐公交車,沒有月票的乘客大都乘坐「捎腳車」,這就造成公交車在一定程度上收不到現金。』趙金榜說,公交車開始個人承包後,很多公交司機不贊成通勤車捎腳。2001年,交通管理部門以『捎腳車』影響交通秩序、存在搶客、違章行車等問題,向市政府提出報告。經市政府批准,市區內的『捎腳車』線路被全部取消。

  

  『乘車難』:解決絕非一蹴而就

   1983年,趙金榜被提昇為原哈爾濱市經濟委員會交通處處長,兼任原聯合運輸管理辦公室主任,1996年退休。退休後,交通問題一直是趙金榜關注的重點。他認為,解決『乘車難』絕非一蹴而就。

  趙金榜退休前,一直從事交通管理工作,退休後也一直密切關注交通問題。他說,幾十年來,城市公共交通雖然從國家到地方政府,一直從各個方面予以支持,加之主管部門及公共交通企業不懈的努力,城市公共交通的狀況確實一天比一天好轉,現在看,主要線路平時的車輛運輸狀況,應該說基本上滿足了乘客的需求。但高峰時段的『乘車難』還沒有根本解決。因為城市公共交通所承擔的客流量永遠不會平衡,這是一個不變的規律,怎麼應對這樣一個現實,靠增加投資是不行的。按高峰需用車輛投入資金,僅買車、建庫、投入人力、增設修理設備,就將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趙金榜最後表示,在目前和今後幾年甚至幾十年內,在國家和政府在財力尚達不到極大豐富的狀況下,是沒有能力進行這方面投資的。就現有的經濟實力,現在的管理方式、管理水平,難以解決早晚高峰『乘車難』的問題。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