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電 哈爾濱市今冬第一場中雪過後,雪融化後迅速結成薄冰,給清冰雪工作帶來極大難度。1日,哈市清冰雪指揮部專家顧問組的專家們指出,哈市今冬清冰雪首個戰役中,融雪劑撒晚了。而不敢使用融雪劑的原因在於市民已經把融雪劑妖魔化了。實際上,使用融雪劑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使用融雪劑時要嚴格控制拋撒的過程和數量,拋撒融雪劑後如何及時清理殘雪。
首場中雪氣溫變化大
據哈市清冰雪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市城管局副局長舒強介紹,這次降雪的過程比較特殊,11月25日的降雪是從當天的14時左右開始的,當時氣溫還在0℃以上,雪降下後立即融化。至17時左右,氣溫降到0℃以下,夜間又急劇降溫,雪融化後的水迅速結凍成薄冰。這樣給清冰雪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哈市清冰雪指揮部針對路面薄冰的清理原則是人工和機械清雪,輔以適量的融雪劑。但是經過兩天的人工和機械清雪後效果不好。11月28日夜間,開始對主乾街路分段式拋撒融雪劑,至11月29日,交通基本順暢。
市民質疑融雪劑不早撒
一些市民提出:為什麼不早撒融雪劑?據記者了解,哈市清冰雪指揮部對融雪劑的使用原則是: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決不多用。鑒於市民都很清楚融雪劑會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比如腐蝕白色路面、腐蝕車輛底盤等等,清冰雪指揮部在使用融雪劑上采取了非常審慎的態度。
哈市清冰雪指揮部專家顧問組成員、哈市氣象臺臺長曹彥認為,為了保證雪後城市交通的順暢,市民生產、生活、學習環境少受影響,應該使用融雪劑,而這次清冰雪的主要問題就是融雪劑撒晚了。
不能把融雪劑妖魔化
顧問組成員、哈工大市政環境工程學院市政工程系教授韓紅軍認為,拋撒融雪劑不會使街路出現黑泥,路面變黑是大氣污染和灰塵造成的。融雪劑對水泥路面、汽車底盤有腐蝕是公認的,但對水體的污染卻不是很大。
韓紅軍表示,融雪劑的污染遠沒有工業污染嚴重,使用5~10年的融雪劑總量的污染應該不會超過一個未經治理的化工廠一天的污染排放。韓紅軍表示,現在的問題不是使不使用融雪劑的問題,而是怎樣使用融雪劑和使用後如何及時清理路面積雪的問題,這應該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
缺乏對融雪劑使用的研究
韓紅軍認為,問題的關鍵是盡快在拋撒融雪劑後的第一時間將其清理乾淨、運出。而且使用融雪劑後的積雪一定要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堆放在指定地點,不能堆放在綠地、樹木旁,因為融雪劑是含氯的化合物,對植物有很大危害;也不能直接推進何家溝、馬家溝。
顧問組成員曾昭漢認為,雖然哈市制訂了清冰雪工作方案,但其中只規定了小、中、大雪的適用量,而缺少應對特殊情況下的清雪方案。曾昭漢建議,應該委托專業科研部門進行研究,形成特殊分類降雪的應對方案,其中就應包括什麼樣的方案中,該怎樣使用融雪劑,哪條街路用多少,方便市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