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酒類市場太亂!』『茅臺』打假員不敢來
2006-12-05 07:08:2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賈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5日電 今年,哈爾濱酒類專賣店賣假冒名酒的事件屢屢被媒體曝光。近日,記者由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派駐黑龍江辦事處的3名打假人員均因打假不力或其他原因被調離工作崗位。目前,該公司駐我省辦事處打假員出現空缺。該公司打假辦負責人無奈地表示,黑龍江酒類市場太亂,打假人員不敢到黑龍江打假。

  

  市場假酒太多

  

  今年,酒類專賣店賣假冒茅臺酒的事件屢屢發生。《國酒茅臺專賣店賣假茅臺》、《名酒航母?假酒航母!》等文章先後見諸媒體。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打假辦劉士仲副主任表示,東北地區酒類市場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尤其是黑龍江片區的假酒之多令人頭疼,現在打假人員都不敢再到黑龍江打假了。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至今,哈爾濱市查獲多起假冒茅臺酒銷售案件。2005年9月,哈市公安部門在哈市原南和名優酒有限公司的『國酒茅臺』專賣店查獲假冒53度茅臺9300瓶、15年陳茅臺186瓶;2006年7月,哈市酒類專賣局稽查人員在哈市南崗區德誠超市收繳假冒假茅臺、五糧液等名優酒近百瓶;9月24日,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第八大隊偵查員在二級煙販時某的『下線』任某所開的『豫龍名煙名酒商行』貨架的暗道裡,查扣50餘瓶假冒茅臺等名優酒。11月8日,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第八大隊在位於哈市果戈裡大街和道外區南安街上的兩家名酒專賣店內,查扣311瓶假冒茅臺酒……

  

  『售假者』背後有『保護傘』

 

  

  廠家打假者不敢到黑龍江打假,這其中原因很多。有業內人士講,敢於售假的人往往都有復雜的『背景』,經常是前腳被查了,後腳相關人員就被『擺平』了。售假者得不到應有的處罰,仍舊招搖過市,這是廠家打假人員不敢到黑龍江打假的一個主要原因。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管理乾部學院由莉穎副教授認為,黑龍江屢次發生假酒案件,而且多為酒類專賣店在售假。售假者為什麼這樣有恃無恐呢?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售假者背後有『保護傘』。

  售假者的『保護傘』很『厲害』,記者曾經跟過幾次執法部門打擊販賣假酒的行為,常常是這邊剛把假酒查扣,將涉案人帶回,那邊辦案人的電話就響個不停,都是說情的電話,而且據說說情者的官職一個比一個顯赫。

  曾經有一些酒廠的打假人員講,售假者大多都有背景,打擊一次,他們根本都不在乎,過後仍繼續售假,無奈有時明知他們在售假,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否則打假員在當地沒有辦法開展工作。打假往往也只能是挑些『小』的售假者來打。

  

  『專賣店』售假 監管缺失

  

  讓人放心的商品要到專賣店、大型超市、商場購買,這是百姓購物的普遍心理。然而在哈市酒類市場上卻存在這樣一個怪現象,越是專賣店越無法讓人相信,專賣店售假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由莉穎認為,黑龍江酒類市場假茅臺酒泛濫的原因,一方面是茅臺廠家對其專賣店和經銷商管理不到位,打假不得力造成的;另一方面,酒類監管部門監管力度不夠,沒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是造成目前這種狀況的主要因素。國家設置酒類專賣管理部門是為了保證消費者喝到好酒、真酒、放心酒。而黑龍江市場上假酒泛濫,酒類專賣部門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管理學院祁佩時教授認為,茅臺酒廠家的打假人員不願到黑龍江打假,正寓意我省酒類監管部門監督缺位。哈市酒類生產經營企業有兩萬多家,其中名優酒專賣店和特約經銷商有幾十家。如果說,讓其保證兩萬多家都沒有問題,其工作難度大,很難做到,但是幾十家在哈市繁華地區的名優酒專賣店和特約經銷商也成了販假的主力軍,酒類專賣管理者則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

  

  對售假者應施以重典

  

  酒類商品是一個關乎百姓生命安全的產業,我們的管理者、監督者、執法者應本著對百姓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同時有關監督部門也應對這些管理者和執法者加大監督力度,一經發現有徇私舞弊者、縱容違法亂紀者,要對其嚴肅處理,這樣纔可以保護酒類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百姓的權益,保障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

  專家們表示,近幾年,哈市查獲多起專賣店銷售假酒事件,然而這些專賣店沒有一家因此關門,更沒有哪家『乾乾淨淨』的經商,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的『保護傘』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對銷售假冒偽劣者沒有實施必要的處罰,懲處力度小,還起不到威懾作用。

  由莉穎認為,在售假過程中,得到好處的是經營者,受損失的則是整個經濟市場發展的大環境,受欺騙的是用真酒價錢買到假酒的消費者。酒類流通市場要想健康有序發展,監管部門應擔負起國家賦予其的職責和義務。在檢查中,要建立起長期的跟蹤管理模式,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執法部門要對售假者加大監管和懲治力度,對售假者施以重典。售假者一旦被查,有關部門就要罰他個傾家蕩產,『血本無歸』,這些售假者自會覺得損失慘重,掙不回損失,就會關門歇業或是『從良』經營。因此,作為政府監管部門必須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嚴查嚴管,遏止『假酒泛濫』這一怪現象在酒類市場出現。另一方面對於『保護傘』有關部門也應堅決打擊。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