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12月10日專電 這是一個絕對應該引起關注的事實:各地近年來在嚴厲打擊販賣、吸食新型毒品行為過程中發現,吸食者的年齡越來越低,僅黑龍江省禁毒部門截至去年的統計,全省抓獲的16歲到35歲之間的毒品違法犯罪人員達到8000餘人,佔抓獲總人數的70%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禁毒部門和教育學者呼吁,低齡人群特別是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增加的趨勢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應該盡快采取措施,遏制增長勢頭,加強對青少年拒絕毒品的教育。
好奇和無知,將懵懂少年推向吸毒的深淵
午夜的哈爾濱,夜色闌珊。
在一個迪廳內,瘋狂的音樂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尖叫聲,刺激著大廳內每一個人的神經。17歲的曉蒙和四個同學也夾雜在人群中,激烈地抖動著身體。常來蹦迪的她這次有些不同,有人推薦她服用了一種粉色的小藥丸。"當時的感覺就是'爽',非常興奮,我並不知道那是毒品。"現在的曉蒙終於知道那個小藥丸就是"搖頭丸"。
"其實我並沒有想過要吸毒,只是覺得好奇,很想嘗試一下。可是自從有了第一次,再不吃就覺得不過癮,服用量也在逐漸增多。直到以後嚴重依賴,甚至無法正常讀書和生活。"到了戒毒所,她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後纔明白,原來自己染上了毒癮。
和曉蒙有一樣經歷的還有一個叫雯雯的16歲女孩。在一次大量吸食"K粉"後,她和幾個朋友在包房裡"玩刺激",一直到公安人員在房間裡將赤身裸體的她及四五個男人抓獲時,她還在瘋狂地跳著。"當時有人提議吃'K粉',說感覺會飄飄欲仙。見大家都吸了,我也加入了,後來就恍惚了,渾身燥熱。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個朋友又叫來四五個男人,他們讓我脫衣服……"自那次以後,雯雯離開了學校,被送進了強制戒毒所。而她的身體也發生了病變,最明顯的就是誘發了心髒病,室顫、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癥狀折磨得她面色慘白,嘴脣青紫,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腎衰竭癥狀,家人為此痛不欲生。
在與吸食新型毒品的未成年人交談過程中,一個事實讓工作人員格外吃驚:他們中很多人竟然不知道這些就是毒品,都以為是一種可以玩得盡興的興奮劑!
據醫生介紹,相對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等傳統毒品而言,人工合成的新型毒品直接作用和破壞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興奮或抑制並產生依賴性,長期服用可使人精神萎靡、小腦萎縮直至死亡。從事多年毒品打擊工作的刑警王鵬舉介紹說,新型毒品之所以容易被青少年接受,是因為海洛因等傳統毒品多采用針管注射的方法吸食濫用,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對注射的方式有一定的抵觸和排斥感,但新型毒品多為藥丸,直接含服,感官刺激不強,很多未成年人容易放松警惕。另外,一粒搖頭丸的價格在70元左右,一般人都能承受。歌舞廳是服食者的聚集地,一些利欲熏心的店主明知有人在吃搖頭丸,但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並不加以制止。從法律上講,確定店主犯有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需要有證據,目前這方面取證很難。
有關人士分析,近年來,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案例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違法吸毒者多為青少年,而且大多在抓獲後並不知道自己在吸毒;二是吸食的大多為新型毒品。其中包括"搖頭丸""K粉""冰毒"等;三是多為多人共同吸食。據他們調查,很多低齡吸毒者的"第一口"都是在同學聚會、蹦迪等活動中嘗試的。
低齡吸毒者增加可能成為社會問題
"搖頭丸""K粉"俗稱"迷魂藥",有強烈的興奮和致幻作用,長期服用可造成行為失控、精神病和暴力傾向,過量服用則可造成猝死。這些危險的新型毒品在一些未成年人眼中,卻"沒有那麼可怕"。記者曾就"識別新型毒品的危害"問題隨機采訪過部分迪廳裡的青少年學生,他們的回答令人懮慮:"'搖頭丸'就是在跳舞時吃的,可以增添力量,跳起來不累,哪能上癮呀?""搖頭丸怎麼是毒品啊……"
黑龍江省禁毒教育基地主任孫英傑介紹,新型毒品大多為片劑或粉末,直接口服或融入飲料服用均可,片劑做工精美,形狀新穎,顏色鮮亮,並且都有很好聽的名字,比如綠色的搖頭丸叫"綠色蝴蝶"、紅色的叫"亞當"、金黃色的叫"郁金香",這些毒品在外觀和稱呼上極易被青少年接受。
孫英傑說,新型毒品具有很高的毒性和危險,首先,容易破壞性釋放人體能量。吸食新型毒品後,吸食者會出現亢奮,破壞人體正常代謝平衡。第二,新型毒品對吸食者的心血管系統有極強的破壞作用,容易導致心力衰竭。第三,容易引發人的性開放意識,吸食後的燥熱讓人無法忍受,並在藥力的作用下放松對陌生人的警惕,極易引發性犯罪。
"一方面是打擊新型毒品力度加大,另一方面卻是吸食者逐步增加。"黑龍江省禁毒總隊有關部門統計,近三年來,黑龍江省的毒品案件和吸毒人數分別增加6.8倍和11倍,每年全省破獲的毒品案件都在5000起至7000起之多,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有4萬餘人。更為嚴重的是,青少年在毒品違法犯罪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如不盡快加以制止,低齡吸毒者增加可能導致更大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