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加工企業搶購玉米棒 玉米深加工能力不足效益流失
2006-12-11 06:00:5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1日電 題:玉米深加工能力不足效益大量流失

  過去常說『蘿卜快了不洗泥』,而現在卻是『玉米快了不脫粒』。與前者忽略品質不同,『玉米不脫粒』是飼料、工業用糧大幅增加的結果,糧商『先下手為強』搶市場、糧農提前獲得好收成。

  永源鎮玉米棒堆積成山

  永源鎮是哈爾濱市最大的糧食大市場,正大街兩側集中了數十家糧商。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糧商們大量收購玉米棒,少則幾百噸、多則幾千噸。永源鎮內外,玉米棒堆積如山。

  對於糧商而言,玉米棒要儲存到『大冬天』,纔能脫粒出手。對糧農而言,帶棒賣玉米,連『水』都掙錢了,而且省去了保管、脫粒、晾曬等環節。

  據永源鎮糧商戴保國介紹,收玉米棒平均每市斤價格為0.29元,農民每畝玉米棒產量約1噸,價值約600元,與脫粒後的收入差不多,但相對來說省時省力,而且是提前拿到現錢。

  永源鎮一位負責人說,糧商們大量收購玉米棒,使一些如廢舊磚廠等閑置場所成了『俏貨』,對外出租一簽就是幾年的合同。

  糧商是糧食生產中對效益最敏感的中介組織。與雙城市養殖戶收購玉米棒不同,永源鎮糧商們的後面,都有一些加工企業做後盾,他們把冬天搶購玉米(粒)變成提前到秋天搶購玉米棒。有人計算過,糧商收購玉米棒的純利潤至少為20%。

  效益好種植面積大增

  戴保國說,今年哈爾濱周邊地區的玉米收購價格,開秤就高於吉林、遼寧等地。以收購玉米棒來折算,每斤至少高出3分錢,如果把今年玉米含水量比去年高出5個百分點計算在內,今年玉米收購價格還得往上提。

  從2003年開始,黑龍江省玉米收購價格一路上昇,到目前濕玉米價格已接近幾年前乾玉米的收購價格,農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據了解,農民種一畝玉米,成本約為180元,而賣玉米棒的收入為每畝600元,農民純效益約為400元,這已創造了近年玉米價格收益之最。

  受玉米價格上揚的驅動,哈爾濱市糧食種植結構已連續兩年呈現『兩增三減』的特點,具體是,玉米、水稻增加,大豆、薯類、雜糧減少。據統計,今年哈爾濱市玉米種植面積為76.76萬公頃,佔糧食種植面積的30%多,比上年增加14.3萬公頃,增長了22.8%。玉米總產量59.27億公斤,佔糧食總產的60%,比上年增加7.44億公斤,增長14.4%。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總產,哈爾濱市都是全省玉米的龍頭老大,以目前的玉米收購價格計算,全市農民將純增收3億多元。

  加工量哈市不如貧困縣

  據有關人士分析,玉米價格上漲,緣於黑龍江省玉米加工轉化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主導著收購市場價格。加工企業龐大的市場需求也使得產區玉米收購競爭加劇,今年各企業新玉米開秤價均高於去年。現在新玉米尚未大規模上市,玉米棒爭奪戰卻提前開始,人們對後市玉米價格普遍看好。

  據省農委最新統計,目前黑龍江省已建成各類玉米加工企業1300多家,年玉米加工能力為1197萬噸,實際加工量在650萬噸以上,其中省級以上玉米加工龍頭企業有12家,加工能力258萬噸。正在建設的較大玉米加工企業有6家,加工能力245萬噸。

  盡管哈爾濱市的玉米產量接近全省的1/2,但在玉米深加工方面,卻落後於全省先進水平,加工量甚至不如個別貧困縣。以哈爾濱市兩家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加工水平,每噸玉米的增值潛力為7000元,可見哈爾濱市因玉米深加工能力不足,丟掉了加工領域的豐厚效益。

  據了解,12家全省玉米加工龍頭企業,大部分分布在綏化、大慶、牡丹江和齊齊哈爾等地,其中綏化市擁有華潤、成福、龍鳳、格林等骨乾企業,年內加工量可達295萬噸。哈爾濱市只有『哈爾濱菊花』、『哈工大玉米淀粉』兩家企業入圍全省玉米加工企業12強,加工能力總和不過28萬噸,遠不如格林的50萬噸和龍鳳的80萬噸,這兩家企業都建在國家級貧困縣明水縣和青岡縣。更不要提哈爾濱市的近鄰肇東,這一個縣級市的玉米深加工能力已達125萬噸。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