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2日電 今天出版的《黑龍江晨報》發表了該報首席評論員題為《請為『愛心送子車』起立鼓掌!》的評論,全文如下:
20多天前,雙城市周家鎮的那場慘劇至今讓人痛心不已,『黑送子車』的問題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連日來,政府相關部門的清查行動使冰城的『黑送子車』幾乎絕跡,但隨之而來又產生了新的問題——以往乘坐黑車的孩子們全都遇到了無車可坐的尷尬,嚴冬裡的崎嶇求學路已讓一些孩子和家長感到萬分艱難。所以,哈市361路車隊的4輛『愛心送子車』就顯得彌足珍貴,它不僅可以幫助困境中的數十名學生重返課堂,它的出現對哈市徹底解決『送子車』頑疾更具有『破冰』意義。請為『愛心送子車』起立鼓掌!
翻閱關於黑『送子車』的媒體報道,不難發現,『黑車』出沒較多的地方,一般都是城鄉結合部。在這些地帶,由於合校等多種原因,孩子們上學的路程都比較遠,加之學生家中並不富裕,對交通費用的負擔能力相對較弱,一些家長、學校有時就會『無奈』地租用那些接近報廢的私人車輛用來接送學生上下學,這些車以惡性超載的方式來降低人均費用,給學生的安全造成了很大隱患。但在公交車覆蓋不到、『送子車』市場尚未規范的情況下,學生家長選擇『黑車』實為迫不得已。雙城市周家鎮的悲劇發生後,相關責任人已得到了法律嚴懲,一系列的硬性舉措也使黑『送子車』銷聲匿跡,但在『剿滅』了『黑車』之後,能否盡快讓孩子們坐上安全正規的『白送子車』,卻是一個更加復雜、緊迫的課題。
『送子車』問題涉及教育、公安、交通、工商等多個部門,要想徹底解決它的種種痼疾就需要多部門聯手行動,綜合治理。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哈市的『送子車』艱難局面並沒有得到明顯改觀。雖然各個部門區分了責任,加強了監管,但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那些飽受『黑車』折磨的學生家長似乎也並不滿意。『黑送子車』的安全隱患很容易被發現,但是,那些坐不上車的孩子們的苦澀表情,則不容易被相關部門看到。『黑車』的消失,體現了政府管理的成效,但是,如果沒有新的建設性措施快速『補位』,很難說『黑送子車』不會以更『黑』的方式卷土重來。
怎麼辦?哈市361路車隊的做法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在不給學校、家長增加明顯負擔的情況下,優化配置社會現有資源,利用公交車的便利條件就可有效解決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實在是絕妙辦法。361路車隊的司乘人員惟憑一顆愛心,不顧寒風凜冽,披星戴月,給困境中的學生們送來了熾熱的炭火,送來了求學路上的曙光。從孩子們純真的笑臉上,從家長們感激的目光中,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希望。但長此以往,車隊的運營成本必定會大幅增加,要想使其具有『星火燎原』的典范意義,從而徹底解決『送子車』難題,就必須在堅持公益的前提下建立『長效機制』。顯然,『愛心送子車』的開通僅僅靠教育部門和公交車隊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還需要政府其他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需要社會各界的鼎立扶持。只有當與『愛心送子車』開通有關的各個單位和部門,從『科教興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它的價值,以大局為重,而不是斤斤計較本單位的利益得失時,『送子車』這個讓千千萬萬個學生家長牽腸掛肚、寢食難安的痼疾,纔會得到盡早根治。
如今,解決『送子車』難題,我們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辦法和開始,今後的重點在於不斷完善和持之以恆。希望社會各界都能拿出一份愛心,讓『愛心送子車』湧現得更多,跑得更遠。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的求學路更安全、更溫暖。
現在,請為『愛心送子車』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