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電 今年8月17日,網友『通江街市民』在『中國·哈爾濱』網站『百姓談』欄目發帖說:『道裡區上游街從通江街到中央大街之間有一些馬葫蘆,由於蓋子不平,每次車輛通過,都會發出很大的響聲,到了晚上,巨大的響聲吵得居民無法入睡。這些馬葫蘆上面有『排水』字樣,懇請供排水集團盡快處理,還附近居民一個安靜的環境!』
此後,經過網上溝通,這個擾民問題終於得到徹底解決。9月12日,網友『上游街市民』發帖說,『前幾天,工人師傅們經過認真處理,終於解決了這個困擾我們多年的問題!我們對供排水集團表示感謝!對市政府網站表示感謝!』這只是哈爾濱市探索建立百姓訴求機制的一個典型個案。
近年來,哈爾濱市努力探索政府傾聽百姓呼聲和民生困難有效解決的新渠道。『百姓談』就是其中之一。『百姓談』欄目於2004年6月建立。公眾到『百姓談』欄目發帖留言後,網站管理人員按留言內容將網帖分發到政府有關部門,各部門進行處理並上網回復。這一舉措,建立了政府各部門更直接、更快捷為公眾辦事服務的新機制,彰顯了『網上政府』的新形象。
據介紹,『百姓談』欄目從開通到目前,共受理、處理公眾有效網帖近萬個,回復率近百分之百。大范圍、高效率的網絡渠道,解決了百姓困難,化解了社會矛盾,改善了政府形象,促進了社會和諧,架起政府與百姓溝通的『連心橋』。
『市長信箱』是另一個群眾反映自身利益訴求的渠道。作為哈爾濱市政府信訪辦公室借助政府網建立的受理公眾來信來訪的網上窗口,『市長信箱』建於2000年3月。僅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哈爾濱』網站『市長信箱』就收到市民信件3443封,分發到市信訪辦處理3074封。由於各部門處理信訪信件的時限由60天縮短到30天,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有效防止了市民越級上訪。
2006年以來,哈爾濱市電子政務建設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主題,突出抓好人民群眾訴求機制建設,以公共服務為中心,以方便群眾為宗旨,全力推進電子政務向縱深發展,通過『一站』(政府門戶網站)、『一線』(政務熱線電話)、『一廳』(行政服務大廳)等政府為民服務窗口,暢通了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渠道,切實解決了一些群眾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