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感恩之旅"新聞發布會在俄隆重舉行
2006-12-19 09:22:5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劉澗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感恩之旅』新聞發布會現場。從左至右依次為阿爾謝年科夫、克拉拉、董雙森、文措娃、瓦西裡。

  

黑龍江日報贈送的紀念牌。袁曉光攝

  東北網12月19日電 18日的哈巴羅夫斯克,是個雪後晴天。一場贊美偉大的人道主義、中俄兩國人民真摯友誼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新聞發布會,上午10時30分在哈巴羅夫斯克第四婦產醫院隆重舉行。這是中國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館專程為黑龍江日報『感恩之旅』采訪組的到來和為董雙森與當年救助者相聚而舉辦的。

  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哈巴羅夫斯克《太平洋之星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參加了此次新聞發布會,並對董雙森及黑龍江日報進行了專題采訪。

  中國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館范先榮總領事在發布會上說:『今天,讓被救助的中國孩子董雙森與當年救助他們母子的恩人見面,是件不尋常的事情。48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於一個人來說,是相當長的歲月。為了今天的見面,中俄雙方都付出了巨大而艱辛的努力,我代表中國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館祝賀大家能有今天這樣一件喜事。』

  『我非常感動俄羅斯朋友的行為,在48年前那樣惡劣的天氣情況下,你們可以完全不飛行的,但是你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給了中國母子第二次生命。你們是高尚的人,有著金子般的心!這不是件小事,它反映了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你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中俄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情深意切,也必將萬古長青。所以稱你們是中國人心中的英雄,是毫不過分的。』

  范先榮總領事稱贊《黑龍江日報》為尋找董雙森以及在俄當事人所做出的艱辛工作是極有意義的,稱《黑龍江日報》為宣傳和弘揚中俄友誼做出了貢獻。

  董雙森在發布會上對俄媒體說,『小的時候,父母就告訴我救命恩人在俄羅斯,我也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能夠當面謝謝他們,這回《黑龍江日報》經過精心組織,圓了我這個夢,我萬分感激。』

  86歲的瓦西裡在發布會上激動萬分:『我們中俄之間的友誼是牢固的,悠久的,兩個偉大的國家和民族應該世代友好下去,所以我想

  當年的婦產科主治醫師文措夫的妻子文措娃代表已故丈夫在會上發言:『我本人當年就直接參加了董雙森母親的手術,我丈夫是主治醫生,手術的每一個細節我都記得很清楚。董雙森的母親很堅強,她和醫生一道渡過了難關。1951年我和丈夫曾經到過中國,北京、上海、沈陽、南京、哈爾濱,我都去過。哈爾濱有很多俄式建築,是個美麗的城市。在中國的那些日子,我一生都難以忘懷,中國人民是善良友好的,我們只是為他們做了一件小事。』

  已經成為『感恩之旅』采訪組成員的阿爾謝年科夫一邊做著手勢一邊說,他的感激話在中國已經說盡了,『作為一名飛行員,我做的只是分內的工作,難道一個善良的人在48年前能夠見死不救嗎?我這次帶我的孫女一道來中國,就是讓她看一看,當年一件普通的事情在今天是如何延續的,也希望他們將中俄兩國人民的友誼世代傳承下去。我感謝中國的朋友們,特別是感謝黑龍江日報的朋友們,是你們讓我在晚年的時候,看到了北京,看到了哈爾濱。』

  克拉拉在發布會上說,『聽說中國記者要來的時候,我非常激動,我曾經說過我會提前幾天打扮好等待他們的到來。那次飛行,天氣惡劣,機艙狹小,我們俄國人也經受住了考驗。像這樣的救助事件在當年有很多,它只是一次普通的工作。我希望董雙森和在座的各位戰友身體健康,生活快樂。』

  當黑龍江日報采訪組代表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向當年的救助者和救助醫院贈送紀念牌和錦旗時,新聞發布會達到高潮,俄羅斯朋友表示非常喜歡這樣的禮物。贈送給阿爾謝年科夫的紀念牌上用中俄文寫著:『永恆的友誼,長久的感動。1958年5月9日,蘇聯功勛飛行員阿納托利·伊萬諾維奇·阿爾謝年科夫受命駕駛直昇機前往中國村莊,搶救了中國產婦董尤氏、以及新生兒董雙森的生命。特頒此狀,以資紀念。』贈給文措夫的紀念牌寫道:『崇高的職業精神,偉大的人道主義。1958年5月9日傍晚,哈巴羅夫斯克市婦產醫院婦產科醫生費多爾·雅科夫列維奇·文措夫為中國產婦董尤氏、以及新生兒提供了緊急醫療救助。他以自己的高超職業水准挽救了中國母子的生命,體現了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為紀念中俄兩國人民的永恆友誼,特頒此狀。贈給哈巴羅夫斯克第四婦產醫院的錦旗題詞是:『你們用自己的職業精神履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

  新聞發布會進行了1小時45分,當年的救助者們珍惜這次難得的見面,昔日的英俊青年,如今都已變成了耄耋老人,他們久久擁抱,訴說以往,並對董雙森及其全家給予祝福……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