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9日電 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哈爾濱市11月初起實施的《哈爾濱市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辦法》遇到了執行難,全市500家相關醫療單位中,有近200家大中型以上單位尚未簽訂處置協議,甚至有個別單位為了省錢,違規處置醫療廢物。
據市環保局固廢輻射管理中心宮主任介紹,今年8月,哈爾濱市在利民開發區興建的無害化處置、無害化排放的國環醫療固體廢物無害化集中處置中心投入試運行,負責哈爾濱市市區內醫療廢物的收集、運輸和處置。11月1日,新制訂的《哈爾濱市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辦法》開始實施,其中明確規定,醫療單位應將醫療廢物交由已取得經營資質的『國環』收集、運輸和處置,不得自行處置或委托無經營許可的單位處置。
《辦法》施行以來,部分醫療機構尤其是一些大型醫院,以處置費過高為由,未與『國環』簽訂處置協議。目前,全市500餘家相關醫療機構中,只有300餘家中小單位簽了協議,近200『大家』還未談攏。
據介紹,哈爾濱市原醫療垃圾處置機構哈爾濱雙益垃圾處理廠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已於今年9月底到期。但環保部門近期檢查中發現,市骨傷醫院和市第八醫院為了節省費用,仍違規將醫療垃圾交由『雙益』處置。環保部門已將發現的80餘袋超期貯存的醫療垃圾,強制交由『國環』進行焚燒處置。
采訪中,一家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國環每天每張床位2.5元的收費標准,一家1000張床位的醫院,每天就要繳納2500元的處置費,一個月的支出就達7.5萬元,顯然有些過高。對此,環保部門表示,有些企業需要通過雙方進一步協商來解決。但對於無理拒簽協議,違法處置的醫療機構,將依法予以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