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三條路強壯中小企業 振興黑龍江省縣域經濟
2006-12-20 15:44:3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0日電 『縣域興,全省興。』日前,黑龍江省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決定》。作為縣域經濟中比例最大和最具潛力的非公有制經濟將如何乘勢而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為此,記者采訪了省中小企業局局長賈玉梅。

  扭住農產品加工『牛鼻子』

  賈玉梅說,在發展縣域經濟這篇大文章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橕起了縣域工業的主要框架,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有兩組數字可為佐證: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實現122.4億元,同比增長34.4%;全省現有300多家有機、綠色食品標識企業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佔70%。

  針對黑龍江省特有的農產品資源優勢,以及農產品加工業在現代農業建設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的支點作用,下一步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將全力做大這一縣域支柱產業,重點發展糧食、畜禽、亞麻等七類大宗農產品加工業,著力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群體,延伸產業鏈條。力爭到『十一五』末期,全省鄉鎮企業、非公有制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實現1600億元,年均增長13%。

  創業活動結合集群發展

  應該承認,盡管近年來黑龍江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對縣域經濟的貢獻率也大幅攀昇,但要承擔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主體的重任,還存在經濟總量小、產業水平低的自身弱勢。賈玉梅說,當務之急是采取有效推進措施,盡快讓縣域工業強筋壯骨。明年將在全省范圍鋪開『中小企業創業成長』活動,同時大力推進縣域工業集群發展,雙輪驅動提昇縣域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產業水平,增強縣域經濟的發展活力。

  據介紹,自2004年開始,黑龍江省一些市縣就啟動了『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的全民創業活動,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就業彈性高、就業容量大、就業形式靈活、就業門檻低的特點,引導有條件的個人和群體創辦各類中小企業。借力這一活動,2005年全省新增個體工商戶12.7萬戶,新辦私營企業1.5萬戶;今年重點支持了10個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初步探索出了科技孵化型、工業加工型、市場牽動型、商貿物流型、龍頭帶動型等多種創業孵化基地模式。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省新辦個體私營企業9.5萬戶。

  賈玉梅說,加快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帶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是促進縣域經濟主導產業形成、推進縣域工業化發展水平的有效途徑,『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將重點扶持發展50個創業孵化基地,重點建設50個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省級中小企業工業園區,形成20個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

  扶強骨乾延伸觸角

  積極承接大中城市工業的輻射和擴散,發展配套產業,是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做強自己、振興縣域面臨的新課題。對這一問題,賈玉梅說,省局已早有打算,『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服務和引導,培育和促進縣域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支持骨乾企業發展;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以兼並、控股、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縣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改制,盤活存量閑置資產,實行低成本擴張,搞活縣域骨乾企業。』

  從明年起,黑龍江省將調整省級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發展基金使用、支持方向,加大對出口創匯型、就業型、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從事農業綜合開發。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非公有制骨乾企業,在信息、用地、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使其進一步壯大經濟實力。對縣域優秀投資者每年給予重獎,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全省營業收入1億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達到300戶,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400戶,形成一批骨乾支柱企業。

  對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在振興縣域經濟的作為,賈玉梅充滿信心。她說,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新的機遇和亮點不斷呈現。因此,鼓勵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小城鎮供水、供氣、供熱、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投資、建設和經營,參與教育、科研、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的發展,已被列入中小企業振興縣域經濟的重點課題之一。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