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外資銀行離龍江越來越近 有4家欲在黑龍江省設立代表處
2006-12-25 11:06:0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5日電 日前,國務院宣布於12月11日起實施《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兌現中國入世五年後全面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承諾。《條例》最核心的規定即是,今後外資銀行在中國可以注冊為子公司,開展人民幣零售、銀行卡等業務,並由中國的銀行監管部門負責監管,從而實現了內外資銀行公平競爭。

  據了解,截至9月底,已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73家外資銀行在中國24個城市設立191家分行和61家支行。在華外資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達到1051億美元,佔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1.9%。同時,據統計,截至9月,外資銀行在沈陽和大連共設立了9家分行、9家代表處,還有許多外資銀行在積極申請。而到目前,黑龍江省還沒有一家外資銀行進入。

  外資銀行進入有利於形成良性競爭環境

  外資銀行進入黑龍江省到底會帶來什麼好處呢?黑龍江銀監局有關人士認為,外資銀行進入黑龍江省,會對黑龍江省銀行業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一方面外資銀行進入有利於省內中資銀行加快改革進程。外資銀行大多依照國際慣例運作,內部管理規范有序,具有市場化的決策、監督和執行機制,這必將加快省內銀行業改革和服務現代化的進程。另一方面有利於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外資銀行進入黑龍江省,將出現多元化競爭格局,以此推進省內銀行完善內部機制,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競爭能力。而且還會有利於推動黑龍江省金融運行和金融監管向國際標准靠攏。加入WTO後,我國銀行業在融入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必然要遵循國際銀行業經營管理的統一規則,接受國際銀行監管原則、標准和方法,從而促進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改善省內銀行業的經營環境。

  黑龍江省金融界人士認為,中外資銀行同臺『競技』的最大受益者將是老百姓:外資銀行良好的服務方式將為市民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外資銀行所提供的理財產品與工具具有多樣性,可供客戶選擇的餘地較大,可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偏好;外資銀行進入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省內經濟發展,這將間接的促使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當然,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在管理上還存在差異,老百姓對外資銀行還有一個適應過程,但總體來講市民將得到更多實惠。

  與外資博弈中資銀行需練苦功

  外資銀行全面開放在即,由於黑龍江省還沒有外資銀行進入,目前還達不到短兵相接的地步,但對於未來的博弈,黑龍江省銀行卻不能掉以輕心。黑龍江銀監局有關人士認為,黑龍江省銀行需要做的功課還很多。比如,首先要加快完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從體制上保證國有商業銀行競爭力的全面提高。同時,按照市場需求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國有商業銀行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方式,加強業務開拓,加快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其次,要繼續完善商業銀行內部組織架構。建立一套有效的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架構,保證銀行業務的安全高效運行。第三,加強中資商業銀行間的聯合。通過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互相補充,擴大服務范圍,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整體競爭能力。

  對於黑龍江省銀行界,還有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即建立合理的人纔激勵機制。金融全球一體化的到來,人纔必將成為中外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之一。國內商業銀行應抓緊研究人纔定價機制,進一步深化勞動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吸引人纔、留住人纔。

  銀監會消息鼓勵外資銀行進入東北

  從某種程度上說,外資銀行進入的時間早晚和數量可以折射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據了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外資銀行在東北地區就設有代表處,九十年代就設有分行,大連是東北地區外資銀行進入最多的地區,目前黑龍江省還沒有外資銀行進入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吉恆教授說,外資銀行在經營理念、管理機制、運作模式、金融產品和服務水平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同時對於正處於實施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的黑龍江省來說,資金匱乏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銀行和企業互相影響,外資銀行的進入,不但會吸引相應國家的優秀企業的進入,而且更主要的是為我們的企業帶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從這個意義上說,外資銀行的進入,不論對於黑龍江省銀行業還是企業都可以說利大於弊。

  實際上,對於外資銀行進入東北地區,銀監會一直采取支持的態度。早在去年,振興東北辦和銀監會已達成初步共識,將鼓勵外資銀行進入東北,參與股改和經營人民幣業務,在同等條件下對外資銀行進入東北地區給予積極考慮和優先審批。

  令人欣喜的是,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有4家外資銀行意欲在黑龍江省設立代表處,這也表明外資銀行離黑龍江省越來越近了。

  新聞鏈接

  外資銀行是指,主要投資方或主要控股方或絕對控股方是非國有資本和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大陸內地地區)資本的銀行及其分支機構

  銀監會稱,2006年年底,我國經濟金融將結束加入WTO過渡期,全面融入國際體系。外資銀行在等待多年之後,可以全方位地將其歷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錘煉的經營理念、服務產品呈現在中國消費者面前,與中資銀行展開全面競爭。

  目前,外資銀行已有12項基本業務,100多個業務品種,其中新增業務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托管、電子銀行、企業現金管理、金融衍生產品、個人財富管理等。

  外資銀行在我國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些重要業務領域已佔據重要地位,市場影響日益擴大。比如在上海,外資銀行總資產佔比達到12.4%,外匯貸款佔比達到54.8%;開放人民幣業務的短短幾年裡,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產總額已突破1000億元。外資銀行在銀團貸款、貿易融資、零售業務、資金管理和衍生產品等業務方面服務的優勢進一步顯現。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