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有家不回 流浪兒為何選擇飢不擇食的日子
2006-12-25 14:33:52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孫殿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5日電 幸福是什麼?對於那些長期流浪在外的流浪兒童來說,幸福很簡單:只是一頓飽飯,或是一件避寒的衣服。

  19日上午,記者走進哈市救助管理站采訪流浪兒童,雖然他們普遍渴望回歸家庭,但家裡沒有溫暖,沒有父母的愛,所以寧願選擇過飢不擇食的日子。

  爸爸拉掉了他耳朵

  就在記者剛到救助管理站時,恰巧道外區公安分局的民警將3名流浪孩子送進救助站。一位民警告訴記者,這3名孩子在流浪過程中,將銀行自動提款機弄壞了。

  13歲的小龍說,5歲時,父母離異,自己跟著父親生活,但是,與父親一起生活的日子卻讓小龍膽戰心驚。小龍指著自己受過傷的右耳說:『爸爸經常打罵我。有一次,爸爸很生氣地罵我,我不出聲,他就拉著我的耳朵打我,我的耳朵就被拉掉了。因為害怕爸爸再打我,就跑了出來。』

  在交談中,小龍一直低著頭。當記者問他是否想媽媽、是否怨恨爸爸時,小龍的眼圈紅了,『我恨他們,他們離婚我就成了累贅……我有些忘記媽媽的模樣了,不知道她想不想我。』『其實,爸爸、媽媽沒離婚前,他們對我都很好。』

  逃避毒打只好離家

  來自吉林省榆樹縣15歲的小姜,也是不堪父親毒打而選擇過流浪生活的。

  小姜的父親酗酒,酒後經常打人,終於,小姜的媽媽忍受不住了丈夫的欺凌,在小姜8歲的時候提出離婚,但是,雙方誰都不肯撫養他,小姜只好住在姑姑家。

  10歲時,小姜進入山區靠幫人放牧為生,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11歲時,小姜的爸爸給他找了繼母,並將他接回家。與繼母一同生活的日子裡,小姜似乎找到了家的感覺,但是好景不長,父親又因為酗酒,將小姜的繼母打跑。繼母走後,小姜的爸爸變本加厲。小姜說,剛開始爸爸只用手打他,但是後來開始拿酒瓶子砸他。小姜再也承受不了,在自己11歲時離家出走,開始了流浪生活。

  小姜告訴記者,在流浪的日子裡,他靠賣廢品、乞討生活。他曾幾次想到過回家,但一想到會挨打,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小姜說:『我不再需要父母了,在救助站裡有吃有喝的,這裡比我的家還溫暖、舒服。』

  流浪兒渴望關愛

  很多兒童流浪的原因十分雷同。14歲的朴朴,曾因為在乞討過程中與其他乞丐發生爭執,而慘遭這群乞丐的毆打,並被投入到松花江中險些喪命。可是,朴朴寧願過這樣的生活,也不願意回家。不僅朴朴如此,其他的流浪兒也給出了記者同樣的答案。

  救助管理站董臘梅科長說,在流浪兒童當中,12歲到15歲者佔據多數,他們受教育的水平低,往往只達到小學水平。因為家庭原因導致流浪的要佔到七八成,甚至更高。一旦這些孩子步入『江湖』,便很難結束流浪的生涯。

  董臘梅說,這些流浪兒有一個共性,都認為自己成熟了,但是,他們的內心是十分脆弱的,尤其是在看到同齡孩子有父母照顧和關懷時,他們便會流露出一種羡慕或嫉妒的神態,這說明他們是渴望擁有家庭的。如果社會能夠為這些流浪孩子提供一個溫馨的家,讓他們充分享受到父愛、母愛,享受到家庭的溫暖,讓這些孩子放棄流浪是完全可能的。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