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9日電(記者 杜麗華) 記者今天從黑龍江省中小企業局獲悉,今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全年預計實現增加值2340億元,同比增長20.1%,佔全省生產總值的38.4%,比上年增加3個百分點,實現稅收205億元,同比增長17.8%。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省總量的35.5%,新增就業60萬人,佔全省新增就業總數的80%。
對外經貿大幅提昇。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進出口總額96.3億美元,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74%,同比增長45.9%。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黑龍江省對外貿易合作中最活躍、最具潛力的重要力量。牡丹江市抓住對俄經貿的有利優勢,積極發展對外貿易,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4億美元,私營企業進出口總額佔全市外貿總值的90%以上。綏芬河龍江商聯、華宇工貿集團入圍中國進出口500強。
骨乾企業迅速崛起。全省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達到190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03家。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非公有制企業達到180家,骨乾企業的支橕和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黑龍江葵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七臺河市億達信煤焦化能源有限公司和黑龍江億陽集團等3戶非公有制骨乾企業年納稅額已突破億元大關。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2006年全省中小企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新上項目達到928個,同比增長11.9%,其中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101個;項目總投資350億元,同比增長22.8%。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770億元,利潤92億元,實現稅金58億元。大慶市今年以來,新建、續建開工項目19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8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8個。
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成效。預計到年末,全省非公有制科技型企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55.3億元,同比增長22%。全省非公有制企業自建或合辦科研機構達38個,開發新產品320項,推廣應用新成果、新技術、新工藝145項。全省50%的發明專利、6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是由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完成的。
產業集群發展取得新進展。全省中小企業已呈現出優勢特色園區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新格局,產業集群效益逐步顯現。預計到年末,全省中小企業園區發展到120個,進區企業6000戶,基礎設施投資達290.1億元。已初步形成特色產業集群56個,集群內的企業達4256戶,年銷售收入規模達219.8億元。湧現出以大慶龍鳳、萬寶園區為代表的石化產業集群;以四大煤城為主的煤炭精深加工和煤化工產業集群;以綏芬河、東寧等口岸城市為依托的進出口木材加工產業集群;以呼蘭利民開發區為代表的醫藥產業集群以及眾多農產品、畜產品、山特產品加工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