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9日電 『咱種的芝麻都訂上了「娃娃親」,成了「皇上的女兒」,再也不會飯吃不香,覺睡不好了。』杜爾伯特縣白音諾勒鄉農民左敬東的心裡樂開了花。原來,該縣芝麻協會與長春寶石制油有限公司等省內外三家企業簽訂了回收合同,2600多畝的芝麻銷售一空,105戶會員家庭純收入100多萬元。明年,他們准備擴大種植面積,不僅和企業簽了合同,還收到了『訂親』的『彩禮』。進入冬閑,杜爾伯特縣的鄉村地界兒上活躍著2100多名經紀人,他們抓節氣,跑市場,傳信息,講農技,簽合同,唱響了『冬忙交響曲』。
杜爾伯特縣土地、氣候條件適宜特色經濟作物生長,農民養成了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傳統。但由於市場信息不靈,流通渠道不暢,農民吃盡了農產品賣難的苦。近年來,該縣大力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000多名頭腦精明的『泥腿子』,懷揣著經紀人資格證書,把收購的觸角延伸到農產品生產地,將外銷的腳步拓展到國內外的消費市場,成了行走在城鄉之間的『二郎神』、『農信通』。一心鄉新源養殖場張新在簽訂了60000只供種協議後,投入30萬元,到芬蘭引進藍狐原種,並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已繁育改良北極狐3500多只,優化了北極狐的品質,極大地提高了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的效益。不僅如此,該縣還引導農民發展各類經濟合作組織,水稻、芝麻、綠豆、中草藥等協會如雨後春筍茁壯生長。如今松散型、緊密型合作經濟組織超百個,會員6300多人。農民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指導農民種植,團購生產資料、統一銷售產品,使松散的農民『五指』並攏,成了農民增收的『千裡眼』、『順風耳』。
煙筒屯鎮蘆葦運銷協會的30多名會員,先後到白城子、營口、金城、天津等十餘家造紙廠簽下50000多噸紙葦供貨合同,保證了價格回落的蘆葦在今冬平穩銷售。江灣鄉的7萬畝優質水稻,在經紀人的運作下,全部簽下訂單,客商將上門收購,僅水稻一項人均純收入達7000餘元。該縣的47萬畝綠豆、紅小豆和芸豆,客戶不僅入戶收購,還主動送化肥和種植技術資料到農戶。現在這裡的農民高興地說種上了省心田、增收田。如今,協會的『胃口』越來越大,銷售的觸角不僅延伸到國內的廣東、北京、江蘇、上海等發達地區,還挺進到了日本、韓國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編織了一個農產品流通的『天羅地網』,呈現著盎然的生機和活力。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該縣農民經紀人和合作經濟組織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的銷售額達到2億多元,為農民增收致富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50元,是2000年的2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