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2007我們的幸福生活:物價上漲不會再持續
2006-12-31 14:58:5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軼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31日電 題:2007我們的幸福生活:物價上漲不會再持續

  關鍵詞:

  物價上漲

  人們常說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事再加上電價、水價、成品油、天然氣等等,都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而它們的價格漲跌也是普通百姓最關注的事情。

  懷念家裡的菜籃子

  劉玉紅,女,27歲,哈爾濱市駕校會計

  記得小時候為了攢點零花錢,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就在假期主動承擔起了家裡買菜的任務!買菜的賺錢方法,至今想起來還是最過癮的!

  第一,爸爸每次給的錢都是整的,5元、10元、20元……為了鼓勵我積極地去買菜,我們約定剩下的錢都可以歸我。

  於是呢,每到放假(一般都是暑假),我大清早就拎著菜籃子出去了。那時候一出我家大院就是菜市場,也不用過馬路,因為是窄窄的一條街,也沒什麼車,所以安全沒什麼問題。對了,每天我的菜籃子裡都有一個小彈簧秤,人家稱完了俺自己再稱一下,我那時小,不識杆秤,怕讓人給坑了,彈簧秤上的數字多一目了然!相信這樣的經歷也是現在的小孩子無法體驗到的了,現在去菜市場,首先都已經是電子秤或者臺秤,都是看數字就好,而且現在去買菜,誰還拎菜籃子,都是塑料袋了。

  那時候買菜,我是極認真的,我會把所有的攤位都問一遍,然後買最便宜的!可是現在的菜市場、超市的菜價好像都約好了似的,要漲一起漲,要跌一起跌,個個超市之間相差不了幾分、一角的,如果為了買便宜的再去遠點兒的地方,還要搭上車錢就不劃算了。

  現在買菜已經少了童年時候的樂趣,只是為了買菜去買菜了,但是也有好處,以前想吃點時令的蔬菜,比登天還難,現在只要你能想到的就能買到,只不過價格貴點兒而已。

  關於糧票的記憶

  李永林,男,40歲,黑龍江少年犯管教所民警

  前些年我兒子還小的時候,一天手裡拿著一張糧票跑過來問我:『爸爸,這是什麼東西?』我告訴他:『這是糧票。』兒子問:『糧票是什麼?』我告訴他:『糧票就是買糧用的。』『可以買肯德基嗎?』『不能。』兒子好像明白這是一件沒什麼用的東西了,有些失望地將糧票交到我手裡,然後做自己的事去了。兒子從小到大沒有買過糧,他吃的糧食全是樓下的糧店直接送到家的,所以他根本不可能了解這張糧票的用途。

  這是一張一市斤的全國通行糧票,別看它現在一點用處也沒有,若是往前推回二三十年,它可是神通廣大呢,那時正是它風光無限的時候,誰要是有幾張全國糧票,不知道會招來多少人羡慕的目光呢。

  記得8歲那年的暑假,我隨舅舅到齊齊哈爾辦事。中午時分,舅舅領著我去飯店吃飯。飯店裡排著長隊,當舅舅看到排隊的人手裡拿著糧票時,一下子傻眼了。他來時匆忙,竟然忘了帶糧票。抱著一絲僥幸心理,舅舅還是站到了隊尾。輪到舅舅時,舅舅剛把錢遞過去,開票的服務員就說:『糧票。』舅舅趕緊說:『糧票忘了帶,我多加錢買飯。』服務員不客氣地說道:『不行,沒糧票絕對不行。下一個……』因為沒有糧票,那天中午我們沒有吃上飯。這是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糧票的重要,心裡便對糧票格外留意起來。

  又過了幾年,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糧票漸漸不像原來那麼緊張了。如今,糧食遍地都是,在哪裡都能買到,糧票也只能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了。

  漲價我們都能先知道

  徐玲芝,女,64歲,哈市紅十字兒童醫院退休職工

  對於我們這些老太太來說,沒什麼東西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除了兒孫老伴的健康和事業以外,最關心的就是生活必需品和水電煤氣的價格,平常我們在一起談論得最多的也是這些東西。

  我們成天在家裡待著沒事乾,閑著無聊就和老鄰居相約去逛超市,幾乎是每天必去一次,其實也不買什麼,就是去看看價格或趁著漲價之前搶購些東西。時間長了,超市裡的各種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我們基本都掌握了。不過就是再掌握價格也經常吃虧。比如,前一段時間大米漲價,從年初1元多點,一下漲到了將近兩元,後來雞蛋、肉、魚的價錢也跟著一塊漲,我們這些老太太都著急了,趁著商場搞促銷降價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排隊去買了上百斤的大米,尋思夠家裡人吃上一陣子了,可沒想到又過了一段時間大米的價格又下來了,這下好了,我們買的降價米還不如現在的平價米便宜呢。

  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我們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水電煤氣的價格,別小看每個月百八十的水電費,一年下來也是一個普通家庭一筆不小的支出呢。說來可笑,也許是我們老了,喜歡道聽途說,今年4月,電費漲價前夕我們聽說電費由每度0.39元上漲到0.47元,一下漲了八分錢,就覺得有些不劃算。後來聽別人說如果漲價後提前交的電費還按漲價前標准執行,按每度電節省0.067元計算,預存的1000元就能節省近170元。我們也就跟著稀裡糊涂地買了很多度電,可後來一打聽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相關鏈接:

  包括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內的一些專家都表示,本輪糧價和物價上漲將是不可持續的。市場觀測表明,目前整個糧食市場已經趨向穩定。

  但是,由於短期內糧油供應結構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糧價可能還會小幅上漲,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進行適度調整。根據預測本輪糧價上漲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夏、秋糧上市為止。

  近年來國家對糧食進行托市收購,不少地方的農民產生『賣跌不賣漲』的惜售心理,使得囤糧待售現象突出,糧食價格自然有所上揚。另外,國內糧油加工企業需求旺盛,國際市場減產等因素也是糧油漲價的誘因。

  解讀:

  明年國家將更為重視糧食安全和糧農利益。如果沒有不可預料的嚴重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原因,糧食不一定會繼續增產,但也不會大幅減產。也就是說,糧食供需將大體平衡。這種情況下,糧食繼續小幅漲價是可以預期的,但是,明年夏、秋新糧上市後,市場供需平衡出現相應變化,糧食價格將有所回落。

  明年,國家將重點控制壟斷行業價格,研究制定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准方案,進一步推進電價、水價、成品油、天然氣價格改革,建立電信資費新業務的公示制度。

  國家相關部門的指導意見指出,這些公共產品涉及到百姓的基本生活成本,對高收入階層來講漲價的影響不大,但對一些低收入人群來說,影響卻很大。因此各地在出臺公用事業價格改革方案時,必須把握好時機和節奏,妥善處理好價格改革與群眾承受能力的關系。這實際上透露了一個潛臺詞,所謂改革方案,討論的重點不是漲價和降價,而是能否理順價格形成機制。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