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日電 認為學校對其考試作弊行為處理過重,齊齊哈爾醫學院的兩名學生將學校告上法庭,日前,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人民法院判決兩名學生勝訴,撤銷了齊齊哈爾醫學院對兩名學生的處分。至今上訴期已過,齊齊哈爾醫學院沒有提起上訴,判決生效。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事件回放到2005年12月24日,全國英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齊齊哈爾醫學院學生張平(化名)、李想(化名)因使用手機傳遞答案,被監考老師發現,兩名學生被清出考場。2006年1月6日,齊齊哈爾醫學院做出對兩名學生開除學籍的處分,並在校園內張貼處分公告。得知被開除後,張平、李想諮詢了律師,律師認為,學校的處理程序存在問題,並且處理過重。7月31日,兩學生聘請律師張春發為代理律師,將齊齊哈爾醫學院告上法庭。9月6日,齊齊哈爾市市富拉爾基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10月18日,法院一審判兩名學生勝訴。法庭認為,齊齊哈爾醫學院對兩學生的處分沒有送達兩學生,屬程序違法。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但齊齊哈爾醫學院並沒有向法庭提供證據,即兩學生作弊時所用通訊設備。法院判決撤銷齊齊哈爾醫學院《關於張平(化名)等同學的處分的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齊齊哈爾醫學院沒有在上訴期內提起上訴,此判決在法律上生效。齊齊哈爾醫學院學生起訴母校勝訴後,在社會上、尤其在大學校園內引發了各種聲音。學生——贏了考試就行
近日,在哈爾濱4所高校輔導員老師的幫助下,記者對100名學生進行了不記名問卷調查,結果出人意料:沒有一名學生在『作弊是一種可恥行為』這一項劃上對號;有92名同學認為『作弊在大學生中是很大范圍內存在的』;有81名同學認為『出於找工作的目的,作弊是可以接受的』;只有22名同學在『不管怎麼樣,自己不會作弊』這一項上表示認同。
教師——嚴懲態度不變
據省內一工科院校學生王某介紹,現在作弊要有成本,只要肯花錢,社會上有一整套的作弊服務。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例,考試前,學校的廁所牆上,電線杆子上,各種網絡論壇上,都會有專門賣作弊設備和答案的小廣告,連答案加作弊工具,價位一般在400元左右。大學生們為了省錢,都是幾個人共同買一套答案,答案傳來後,再找人分頭傳到考場內,費用平攤。在省內一所綜合大學大四就讀的小張說,其實一部分作弊的同學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通過考試的,但學習辛苦,傳答案多省事啊。另外,因為高校擴招,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進入了大學校門,像英語四級這種成績和學位證、找工作掛鉤的科目一定要過關,這部分學生就放棄努力,選擇作弊。
省教育廳學生處副處長高鐵春表示,由於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確實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高校也做了許多工作。對待大學生考試作弊這種行為,教育部門要兩手抓,一方面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作弊等同於作賊,讓學生認識到作弊後果;另一方面也要嚴肅紀律,一旦有作弊行為,嚴格按照國家相應法規處理,不能姑息。
社會學者——造假風不除會輸掉社會誠信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趙瑞政認為,這些年來,社會上造假風比較嚴重,販賣假證的小廣告隨處可見,很多人還利用假證獲得了昇遷,獲得了利益,這些風氣都助長了大學生們不勞而獲的思想。可怕的不是個別學生的作弊現象,可怕的是人們對作弊這種行為淡漠、認可、姑息,學風、社會風氣因此而帶有邪氣。造假風對人們的心理、精神污染很嚴重。趙瑞政認為,不能單純地談論大學生作弊問題,而是應從社會造假風這個大環境談起,社會各界應該正確認識造假、作弊的問題,應該加強管理,從源頭上打擊制假證賣假證的行為,同時嚴肅處理使用假證的行為。而對待心智還沒完全成熟的大學生,給予必要的處分是必要的,但應該以教育為主,以減少作弊行為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