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日電 工資漲了,你多賺了多少錢?就業競爭激烈了,你的職位變了嗎?購房優惠多,你買房了嗎?……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生活的全部,2006年針對購房、社會保障、看病就醫……哈市出臺多項惠民政策,您的生活有了什麼變化?
住房:新建488萬平方米
『要是沒有政府對危棚房的改造,我這個老頭子可能一輩子就得住在那間小破房裡了。』———2006年,哈市實施了危房、棚戶區改造工程,全年完成危棚區拆遷改造50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拆遷400餘萬平方米,並在此基礎上新建住宅488萬平方米,新建10萬平方米以上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大型住宅小區13個,使居民居住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同時,哈市計劃在未來5年內,重點規劃道外、道裡、香坊三個區的危棚房改造,將注重改善居住環境,綠地率不低於30%。
2006年,哈市進一步擴大廉租住房政策覆蓋面,將保障范圍提高到人均住房使用面積7平方米。經核定,對符合條件的1929戶廉租戶建立了檔案,計劃3年內全部解決這部分家庭的住房困難。此外,哈市還啟動了經濟適用住房購房資格審批工作,共有1.5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獲得了購房資格。
消費:通訊、汽車不斷昇級
2006年1~11月份,哈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7.2億元,已超過上年全年788.1億元的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長13.6%,比上年同期高1.0個百分點。其中,四大類消費品的消費昇多降少,通訊、汽車、住房消費不斷昇級。
據統計,1~11月份,哈市十四大類消費品12昇2降,其中零售額增幅在2成以上的有6類,分別為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比上年同期增長23.2%,金銀珠寶類增長34.2%,日用品類增長22.8%,五金、電料類增長20.7%,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3.8%,家用電器及音像制品類增長29.6%,此外通訊器材類也增長17.0%;零售額下降的2類,分別為文化辦公用品類比上年同期下降13.5%,家具類下降45.4%。
收入:持續平穩增長
據哈市統計局發布,2006年前11個月,哈市城市居民收入繼續保持增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8.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人均消費支出7788元,增長7.7%。
此外,2006年哈市確定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大幅度上調,此次調整是將2005年、2006年兩次基本養老金調整一並執行,調整後人均養老金待遇增加達155元。2006年10月31日前,哈爾濱市已將全市44.3萬退休人員增加的養老金待遇全部兌現。
根據哈爾濱市、縣社會保險和職工工資水平等實際情況,哈市勞動保障部門擬定了哈爾濱市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市區工資最低為4.30元/小時;縣和縣級市最低工資分別為2.5元/小時和2.6元/小時。該標准的出臺,有效保護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合法權益。
社保:覆蓋范圍擴大
2006年,哈市各項社會保障事業蓬勃發展,覆蓋范圍穩步擴大。截至9月末,哈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1萬人、128.9萬人、170.2萬人和53.5萬人,覆蓋率分別達到88%、74%、71%和63%。
據統計,從2003年到現在,哈市累計保障低保對象105.7萬人次,累計發放低保金6.7億元,低保人員月人均補差額由2003年的49.4元增加到目前的70.9元。實現了由單項救助向規范化、系統化的體系建設轉變,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醫療、教育、住房、法律援助、就業安置、供暖和供水等多項專門救助為輔助,社會互助為補充』的城市社會救助體系。
再就業:下崗失業者10.7萬
『天氣雖然很冷,但我的心裡卻暖融融的。是黨和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崗位讓我們下崗職工重新走上了崗位,為我們解除了後顧之懮。』———在2006年,哈市就業再就業工作也取得新突破。據統計,哈市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7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1.48萬人;公益性崗位安置『4050』人員830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10筆、2090萬元;全市城鎮勞務輸出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4%。從總體上看,哈爾濱市就業再就業形勢比較穩定。
此外,2006年,哈市政府還確定開發了1萬個公益性崗位,用於安置『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和殘疾人就業再就業。目前,全市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安置8000餘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組織開展了以大齡就業困難對象為重點,以『四送一落實』為主要內容的『2006年再就業援助月活動』,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964名。
就醫:農村開展合作醫療
『就醫』一直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看病難,看病貴,但是有了病誰能不看?今年哈市糾正醫藥購銷和醫藥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工作,從體制、機制上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在4個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試點履蓋面達33%,參合農民達到122.02萬人,參合率達84.88%。截止到10月末,共為66.2萬餘名參合農民支付補償金總計1487.6萬元。此外,哈市還開展了第五輪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把藥品差價率控制在15%以內,降低了醫院藥品零售價格。
污染:全面加大整治力度
2006年,哈市加大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已爭取到『十一五』松花江流域綜合治理項目資金7.9億元;暫緩了雙城301采油項目等存在環境安全隱患項目的審批;對哈氣化廠、哈高科等32家不穩定達標排放廢水的工業企業,以及134家綜合性醫療機構和272家餐飲單位進行了整改。
同時,全市14個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進行了劃界立標,取締一級保護區內排污口6個,拆除私建濫建設施6處;限期治理二龍山庫區企業13家、西泉眼庫區餐飲服務企業17家,搬遷4家。先後兩次開展了松花江流域水質安全專項排查工作,檢查集中式飲用水源地35處,排查企業近千家。淘汰使用落後工藝、耗水量大、污染重的企業16家,改造3家,重點監管103家,限期治理34家。協助有關部門督促哈亞麻廠、大眾肉聯廠等11家重點排污企業加快落實異地搬遷改造計劃,現都已破土動工。預計年底可削減水體主要污染物2000噸,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6%,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6%。
公共綠地:人均7.27平方米
2006年年初,哈爾濱定下了植樹150萬株的任務。最後經過衛星遙測,新增綠化面積722萬平方米,新植樹木334.8萬株,建成區綠地率由2005年的25.94%提高到27.07%,城市綠化覆蓋率由28.35%提高到30.16%,人均公共綠地由6.4平方米提高到7.27平方米。省有關部門專家考察了相關情況後,哈爾濱獲得了省級園林城市的桂冠。
在城市特色景觀建設工程中,哈市除已完成的九站公園綠化昇級改造、香格裡拉親水通道與休閑廣場建設、老頭灣金沙灘大眾泳區建設、正陽泵站建築和九站廣場住宅樓外立面裝飾改造外,兆麟街區改造工程也基本完成,市建築藝術廣場擴建2.2萬平方米,新增可經營性商業面積1.4萬平方米,擴建後的廣場面積增大3倍。
百姓出行:路暢通更便捷
城建大項目,尤其是路橋工程關系到哈爾濱百姓的切身利益。在2006年,哈市路橋建設、景觀改造、路網昇級等3個方面共96項重點城建工程已全部告竣。文昌街西段等11路10橋全面竣工通車,大大節約了百姓繞遠等帶來的時間和費用等支出。
據了解,2006年哈市啟動實施了11路10橋工程,完成了文昌街西段、華山路、齒輪路和保健路打通工程,還有公濱路、工農大街、南勛街、學府三道街、安發街、草市街和電碳路改造工程;新建了文昌高架橋、馬家溝跨河橋、文昌地道橋、華山路地道橋、公濱路地道橋、齒輪路地道橋、齒輪路跨河橋和保健路跨河橋,以及黑大、旭昇街人行天橋等10座橋梁。同時共新建改造道路17公裡。
2006年,哈市還集中實施了3項城區路網昇級改造工程。40條街路實現達標;32條土路和背街巷道完成了改造,新建改造車行道11萬平方米、人行道11萬平方米,新建排水管線7230延長米,緩解了偏僻區域的群眾出行難問題;道路大中修工程完成了安發橋、南極橋、宏南街等8條破損及翻漿嚴重的橋梁和道路的整體維修改造,城市通行能力大大提高。
基本條件:電氣水熱更優質
電、氣、水、熱是百姓生活的基本條件。在2006年,哈爾濱實現了哈供電區村村通電的目標,切實減少了線損和變損,降低了電價,減輕了農民負擔。一、二類街道的亮燈率達到97%上,三、四類街道亮燈率達到95%以上。對每一個百姓最關心的電價,電業部門部分取消梯級電價,對用戶采取谷平電價。同時,在每年的采暖期間,對采用電采暖的用戶,每月使用電量在300度以上的,每度減收0.1元。
2006年11月18日,哈爾濱中慶燃氣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這意味著哈爾濱從2007年8月末開始,用3年左右時間,將哈市市區燃氣由哈依煤氣逐步置換成大慶天然氣。目前,哈市市區燃氣管網總長近2000公裡,日最大供氣量165萬立方米,市區管道燃氣普及率為83%。
2006年12月23日,磨盤山水庫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向市區供水,結束了哈爾濱百年來僅靠松花江水和地下井供水的歷史,讓部分城區的14萬戶居民率先喝上了磨盤山水。在2007年,將有更多的市民分享每天從磨盤山淨水廠輸出的45萬噸磨盤山優質水,其中包括道裡、道外和南崗哈西地區的千家萬戶。
2006年,哈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8%,市民供熱滿意率大大提高。目前,哈市有供熱企業400多家,總供熱面積9000多萬平方米,其中社會供熱企業近一半,供熱面積佔2/3。2004年實施的全國最大的集中供熱項目———道裡集中供熱項目在2006年全部完工,供熱面積達到18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由過去每天間斷供熱8小時變為連續24小時供熱,使室內相對保持一個穩定的溫度。據供熱規劃專家預測,在今後兩年裡,隨著哈市一大批集中供熱項目的逐步完工,冰城集中供熱普及率將有望達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