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施工單位擅自動工 一漢魏遺址遭破壞
2007-01-06 07:03:4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金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文物工作者現場采集到的陶片標本
被重型機械碾軋過的於家屯漢魏遺址現場

        東北網1月6日電  日前,在黑龍江省方正縣境內的松南鄉於家屯附近一處漢魏時期的古代文化遺址遭到嚴重破壞。中鐵十九局六處六分公司在施工過程中,動用推土機和鏟車將遺址推毀。

  於家屯漢魏遺址為一處平坦的臺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該遺址位於黑龍江省方正縣境內的松南鄉於家屯北1.4公裡,北距松花江1.8公裡,是方正縣境內的惟一一處漢魏遺址,也是方正縣文化部門部門確定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目前正在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事故發生後,記者隨同省文化廳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和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來到於家屯漢魏遺址現場。遺址地貌受到嚴重破壞,推土機推出的一道長200餘米,寬約40米的深溝橫穿整個遺址。由於重型機械碾軋,深約30厘米的文物層被破壞,一些陶器碎片裸露出來。工作人員采集到了許多泥質陶器碎塊和紅色的夾砂陶器碎塊。

  方正縣文化局局長鄧永峰介紹,於家屯漢魏遺址是省文物部門在2005年7月對雞西至訥河公路沿線進行文物普查時被發現的。因這裡要修路,文物管理部門曾同負責建設該路段的中鐵十九局六處六分公司交涉過,要求他們在施工之前,通知文化部門,需要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後纔可動工。結果,建設單位沒有告知他們就在2006年的12月中旬動工,破壞了遺址。發現遺址被破壞後,他們對施工單位下發了停工通知。

  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介紹,現場采集到的標本有泥質陶片,紅衣陶片,也有夾砂陶片,陶罐多敞口和侈口,短頸,斜壁深腹,平底,口沿上大多附加堆紋,在頸、肩部往往飾以篦點紋、凸弦紋和水波紋。這些陶片都是漢魏時期的東西。考古該遺址將對研究漢魏時期歷史及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居住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有重要研究價值。

  劉雲纔表示,野蠻施工破壞遺址,造成古遺存科學信息的丟失,給該遺址的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歷史專家畢叢良介紹,據《魏書·勿吉傳》記載,勿吉人曾居住在黑龍江境內的松花江兩岸,中心區域在松花江與嫩江交匯處的松花江丁字形地帶。在歷史上,勿吉人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北魏延興五年(公元475年),他們中一支重返中原;二是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勿吉人滅掉了稱雄一時的夫餘。勿吉人在高句麗國以北,南界長白山,西至洮兒河源,北面和東面『不知所極』。這樣看來,勿吉的北境,起碼已達黑龍江中游一帶了。

  於家屯漢魏遺址,是漢魏時期勿吉人在黑龍江省方正縣活動的歷史佐證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