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6日電 2005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的小丹,『畢業即失業』。作為一個文科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待業生活五味俱全,今後的日子,怎麼安排?
一個偶然的機會,記者采訪了這個叫小丹的大學畢業生。
試做『北漂』一族
2005年3月,電話中接線小姐稍帶急促的報告考分的聲音,打破了小丹繼續讀書之夢。於是,小丹開始找工作。由於在朋友圈中充當組織者的角色,小丹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充滿自信。雖然家庭條件還不錯,但小丹並不想依賴父母,而是要自己出去闖。
2005年4月,小丹開始了找工作的歷程,但現實很快讓她傻眼……海投的簡歷90%如泥牛入海。為了得到面試的機會,她早上6:00出發,去參加那場直到8:00纔開始入場的招聘會。學校的、省裡的大型招聘會她基本到場,每一場擠下來讓人筋疲力盡。小丹不怕累,她最怕的是招聘人的漠視。
經過嘗試,小丹只得到了兩個做文員的機會,月薪都在千元左右,這和她的預期差了許多。於是,小丹開始轉換思路:不如到北京去看一看,那裡的機會比較多。從春天踏上征程到夏天返回哈爾濱,小丹的一腔熱情漸漸地在北京地鐵中冷卻了……
『那一段經歷不堪回首,住在表姐家,表姐家的條件就是維持生計。我每天必須在他們上班前離開,在他們下班後回來。』由於手裡的錢不多了,又沒有其他去處,參加完招聘會的小丹只能在地鐵上消磨時間,一圈又一圈,在北京城地下轉悠。
『一次面試被拒後,我在地鐵裡坐了大半天。想到這麼長的時間,奔波無果,我再也無法忍受,孤單寂寞和失敗的感覺,幾乎擊毀了我的自信,淚水不可抑制地湧了出來。』
力求昇學或者做公務員
回到哈爾濱的時候,已經臨近畢業。吃過散伙飯,小丹稀裡糊涂地開始了待業的日子。找工作的經歷,讓她深深感到,就業面前,自己的砝碼不夠。在家人和正在讀博士的男友支持下,小丹決定繼續考研或者考公務員。
從畢業那年算起,小丹至今一共參加了4次公務員考試,以及2次考研。現在,她正准備迎接第3次研究生的入學考試。
小丹兩年裡認識了許多備考的朋友,他們中有已經連續考過3次以上研究生的人,至於參加公務員考試次數多於小丹的人就更多了。在這樣一群人中,小丹並不孤單……
考研最緊張的是最後一個月,早6:00起床,匆匆吃一點東西,小丹就得從學校旁的出租屋,趕到校內的圖書館佔座。圖書館的座位很搶手,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深冬,哈爾濱清晨的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小丹他們5個熟識的人自動組成一個小組,前4人負責分時段排隊,最後一個體力強健的負責擠進去佔座。早7:30,僅容一人通過的側門一打開,幾十個人便一股腦地衝進去。負責佔座的同學以最快的速度奔到自習區,把手裡拿的幾本書撇到看好的桌子上,等待同伴的到來。
『有一次,「跑座」的同學生病了,我跑去佔座忘記了帶書,情急之下乾脆躺到了一張桌子上。』小丹說,
考研同學的座位相對固定,常用的書長期留在座位旁的窗臺上。一旦沒佔到座位,就只好找一個沒有課的教室,對付一天。
中午出去吃一頓飯,回來上自習到下午5:00;傍晚再出去吃一頓飯,再學習到晚上10:00閉館。回到住處休息一會兒,繼續讀書到半夜一兩點鍾,然後,把英語聽力當作催眠曲。
與一些工作一段時間,備考一段時間的朋友不同,小丹的父母支持她全力備考,所以,她生活的主題就是考試。這樣的日子太累了,小丹坦言,自己已經沒有堅持的勁頭了,即使坐在那裡,也看不下去書。對她來說,考研或是考公務員,已成為逃避現實的借口。『沒有工作,我總不能呆著吧,只好考試,這樣纔能讓父母安心。可是,一次次的讓家人失望,我逐漸產生了一種負罪感。父母對我越是耐心,越是鼓勵,我的心裡就越難受,不知道該怎麼辦。』
因為迷茫和愧疚,小丹一度患上了心理疾病。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她嫉妒暴躁,莫名其妙地心煩意亂。她總感到,自己能夠聽到類似於裝修的聲音。為了確定聲音的來源,趁白天人少的時候,她挨家挨戶地趴在人家門上聽。可是,室友卻說,屋子很安靜。小丹偷偷地看了心理醫生,醫生說,主要是由於壓力太大。通過交流,小丹了解到周圍考研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過『心病』。朋友告訴她,心病主要得靠自身來調整,慢慢恢復。放松了,想通了,目標明確了,也就好了。
走出去纔會有出路
小丹覺得這兩年一點都沒閑著,『呆』得心裡很『累』。為了放松,為了不讓父母傷心,小丹一面假裝備考,一面早已放棄了考試。她說,其實,自己一開始就錯了,選擇考試,表面上看來,是為了尋求更好的就業出路,實際上是想逃避壓力和轉移注意力。但是,考試本身的壓力並不小於工作,用更大的壓力來減壓顯然行不通。
『剛面臨就業的時候,好像一下子被從學校裡甩了出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更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小丹說,在校時,參加社會實踐特別是專業實習的機會太少了。畢業實習就是走一個形式,很多同學是找一家單位帶個名、蓋個章。學校的就業指導,無非是把幾百人聚到一起,開一個大會,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小丹認為,種種因素導致了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脫節,使得學生雖然達到了畢業的年齡卻沒有做好就業的准備。
待業兩年,小丹覺得,自己在心理上,要比兩年前成熟多了。她知道,不能再這麼迷迷糊糊地逃避下去了。想要擺脫不必要的壓力,就必須面對現實。只有在實際生活中,獲得滿足感和認同感,纔能拾起久違的自信,而自信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雖然,男友還是希望她提高學歷,但小丹不想因為一紙文憑而繼續考研了。她說,自己的心態已經調整得差不多了。春節後,她首先要做的是說服父母,然後去北京。先找一個實習的地方補補課,只有接觸實際,纔能夠確定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小丹坦言,即便仍舊找不到工作,自己也不會甘心去做洗碗工,父母也不會讓她去做。未來怎麼樣,她也不知道,她現在要做的就是走出去,只有跳出父母的保護傘,纔能真正長大,只有走出去纔會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