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同公路改造3月無重大事故 擺脫『死亡之路』稱呼
2007-01-09 07:19:1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強 劉澤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9日電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擴建改造後的哈同公路佳木斯至哈爾濱段高速公路通車3個月以來,無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無一人死亡。經過一年的徹底維修改造,哈同公路終於擺脫了『死亡之路』的稱呼。

  昔日『哈同』

  事故頻發死傷慘重

  

  改造前的老哈同公路重特大事故不斷發生,被人們稱為『事故路』、『死亡路』。據哈市交警部門統計,哈同公路哈佳段公路裡程佔全省公路總裡程的0.63%,死亡人數卻佔全省事故死亡人數的10%。回顧近幾年哈同公路的交通事故,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

  2004年3月28日4時40分許,哈同公路496公裡處,一輛拉運木板的平頭大貨車追尾撞上同向行駛的運煤車,造成平頭大貨車上3男1女當場死亡,駕駛員受傷。

  2004年7月5日上午,哈同公路537公裡處,一輛白色夏利轎車與對向駛來的一輛藍鳥轎車相撞,夏利轎車上2名男子當場死亡,藍鳥轎車司機重傷。

  2005年1月21日6時許,哈同公路510公裡處一輛由依蘭開往哈市的大型客車撞在一輛停在路邊的運煤車上,事故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傷,3人重傷。

  2005年7月21日5時許,在哈同公路566公裡900米處,兩輛平頭大貨車在行駛中相撞,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傷。

  2006年3月27日凌晨3時40分許,在哈同公路方正縣境內357公裡處發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輛裝載柴油的油罐車與一輛滿載原煤的半掛車迎面相撞,兩車均嚴重受損。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傷。

  2006年8月3日7時20分,哈同公路468公裡加300米(賓縣境內)發生一起4車連環相撞的交通事故。事故造成其中兩輛轎車重損、一輛貨車墜入溝中,10餘人不同程度受傷。

  一起起悲慘的事故,讓人不寒而栗。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沒有哪個部門能夠真正說得清楚哈同公路自從1997年修建到本次徹底維修改造期間究竟發生了多少起交通事故,死了多少人,但是幾乎每一個司機在談到哈同公路時都是『談路色變』。據交警部門2003年的統計顯示,哈同公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97起,傷139人、死亡86人、直接經濟損失達349萬元。其中,重特大事故10起,佔死亡3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總數的43%。如果依此類推,哈同公路十年間死亡人數近1000人,傷1000餘人,直接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多種原因

  造就『事故路』

  

  據專家分析,老哈同公路的交通事故量之所以居高不下,是由於其在設計上存在的盲點過多、缺少停車道和車輛超載等諸多因素造成的。2004年年初,哈爾濱市交警支隊曾就哈同公路事故高發的原因做了一份調研報告,分析認為哈同公路路面狀況的損毀和道路線型設計不合理,是引發重、特大惡性事故頻發的主因。

  交警部門分析,哈同公路的平交路口、彎路、坡路多嚴重影響安全視距,由於警告標志、指示標志嚴重缺少導致交通事故不斷。哈同公路坡道多,尤其是一些傍山路段遇到下雪天冰雪很難迅速融化掉,加之又處於坡頂,從坡下往坡上行駛,根本意識不到坡頂是冰雪路面,行駛到坡頂後纔發現問題,再采取措施就來不及了。路面狀況的損毀嚴重和道路線型設計不合理,加之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多雪,客觀上為道路交通帶來了很大的隱患,導致重、特大惡性事故頻發。

  夜間追尾事故在哈同公路發生的事故中佔了很大比重。此類的事故在同三公路上經常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司機夜間長時間行車造成疲勞駕駛,致使人的反應能力下降,視神經易形成錯覺,發現情況過晚;前方停放的車輛未按規定靠邊停車,開危險信號燈,設置明顯標志,致使後車不能及時發現;還有就是超速行駛,對路面狀況估計不足;車輛嚴重超載,延長制動距離,發現情況停不住。

  哈同公路

  提前三年進入大修

  

  

  無論是交通部門還是交警部門對哈同事故分析時,都不約而同提出:哈同公路路面損毀嚴重是造成諸多重大交通事故的一個主要原因。

  據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工程師辛德仁介紹,哈同公路建於1997年,設計時預計使用壽命15年。而哈同公路只使用了六七年就已經破敗不堪,比常規提前3年進入大修期。2004年,交通部門在調查中發現,哈同公路大部分路面碎裂,已嚴重影響通行。約有8%左右的路面嚴重損壞,存在翻漿、擠泥等現象。

  辛德仁說,哈同公路損壞最為嚴重的一段路集中在『十八拐』(沙河子——得莫利),這個地區為『雞爪』地形,彎路、坡路多,是交通肇事的多發地區。『十八拐』地區的哈同公路長50公裡,有近30公裡的路面損毀嚴重。由於損壞的路面路基不穩定,給維修帶來很大難度,最深一處路面,從路基根部到路面,足足填了12米。而一般公路路面的路基深度僅在1.8米左右。

  據悉,為保證工程質量,本次對哈同的施工過程中,建設指揮部加大了處理病害力度,重點監控面層、基層的配合比、厚度和壓實度;采用雷達車進行施工過程中的檢測,即每完成一層檢測一層,確保路面結構厚度,提高路面高溫穩定性、耐久性和低溫抗裂性能。

  增設標志

  保證行車安全

  據哈同公路公司副總經理楊長春介紹,為把司機行車的安全隱患減少到最小,哈同公路管理部門在互通區設置車道轉換標志,指引公路運營車輛進行變道行駛。在沿線部分跨線橋、公路兩側每隔20公裡就設置一處人性化提示標志、標語,提醒司機安全行使。

  楊春生說,哈同公路沒維修改造之前,超載超限車輛造成的交通事故佔總體事故的80%,每天的超載超限車輛達3000餘臺。為控制大型貨車超載,哈同公路全面通車以來,共配備了17臺檢測儀,確保將超載超限車輛攔截在各收費口之外。目前哈同公路的超載率由原來的80%降到2%左右。2006年9月,哈同公路管理處還投入1676萬元,購置平地機、防滑料撒布機、掃雪機、清障機、養護車等50餘臺機械設備,確保路面平整舒適。

  楊春生表示,高速公路就像輸送血液的血管,只有它暢通了,纔能帶來經濟、社會的穩定,今後,哈同公路公司將不斷完善公路的設施建設與服務管理,讓它成為一條安全暢通的生命之路。

  

  大修一年

  擺脫『死亡之路』陰影

  據哈同公路路政支隊隊長趙智慧介紹,2006年10月到12月的3個月時間,哈同公路發生90餘起交通事故,事故數目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基本都是追尾、刮碰等小事故,受傷僅4人,無人員死亡,實現了連續3個月無重特大交通事故發生,這在哈同公路的歷史上也是首次。而2005年同期哈同公路發生交通事故中有15起為重特大交通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10人受傷。

  據哈同公路維修改造方案的設計負責人——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工程師辛德仁介紹,哈同公路西起哈爾濱市『東二』出口,東至佳木斯西出口,全長326公裡。此次舊路改造維修工程是國內一次性舊路改造維修路程最長、病害類型最多、施工難度最大、工期安排最緊的項目之一。原本預計兩年的工程用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目前哈同公路的各項工程指標是全省高速公路中最好的。建成後的哈同公路由一條二級公路變為全封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封閉了幾十個道口,增設了2000餘塊警示、提示標志,減少了交通事故的隱患、有效遏制交通事故頻發。預計維修後的哈同公路的使用壽命可保證5至6年。

  哈同公路終於擺脫了『死亡之路』的惡名。可是自從1997年其建成通車,到本次徹底改造維修期間它『吃』掉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因其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為其傾家蕩產,它給人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有多深有多重,無人能說得清楚。我們只能希望今後類似的事件不要再發生。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