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雜技團助陣大冬會 緊鑼密鼓蓄勢待發亮相都靈
2007-01-10 18:58:1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耿香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0日電 伴著歡快和富有奮發向上情緒激昂的樂曲,由19名演員表演的兩條巨龍在銀色冰面上盡情舞動,5名演員扮演的潔白天鵝與之相映翩翩起舞……

  這是記者在哈爾濱冰上基地訓練館看到的,在都靈舉行的世界大冬會閉幕式上,作為下屆大冬會主辦方黑龍江在接旗儀式後所要演出的8分鍾節目中的精彩片斷。

  承擔本次表演任務的是省雜技團,導演是由多次擔當省臺春節晚會、哈洽會、省十一運會和第四屆全國特奧會等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的張延風。

  『魅力龍』呼喚八方客

  按照省市領導對這臺節目既要能代表世界領先水平,又要能突出中國特色和黑龍江冰雪文化魅力的要求,經過反復研究修改,最終創作出將冰上運動和雜技表演和諧結合起來的冰上舞龍新型演出形式。並以其新結構、新創作、新編排、新服裝、新音樂和新道具,向世界展現出中華民族的藝術創造力和文化魅力以及黑龍江冰雪文化的精神風貌。

  對於節目的創意,承擔本次表演任務的省雜技團團長關心民說,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在外國朋友心目中,龍代表中國的形象,將節目定名為『魅力中國龍』。以具有地域特色的天鵝代表黑龍江,中間利用一個固定的道具,把大冬會會徽呈現出來。這樣直觀展現的就是『中國』、『黑龍江』、『大冬會』。通過在冰面上運動狀態的龍、飛翔狀態的天鵝和演員們所進行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幡表演等來張揚一種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象征一種希望和未來,象征著陽光、活潑和朝氣。同時,通過雜技演員們在場地中央固定道具,粘有大冬會會徽的有機玻璃六邊型桌子上來做各種造型和動作,來體現並呼喚著一個活力四射的大冬會在中國的黑龍江召開。配以歡快的樂曲熱情歡迎八方來客,用青春和活力來烘托大冬會召開的激情,以其激昂的節奏給人以奮發向上的感覺,從而使整個節目有機地穿插融合在一起。

  冰上舞龍獨具特色

  據悉,此次表演任務之所以落到僅成立一年多的黑龍江省冰上雜技舞蹈團,主要基於以下方面考慮:一是下屆大冬會在黑龍江舉行;二是該團是『惟一』具有將冰上藝術和雜技舞蹈藝術有機結合進行表演的團體,且所表演的節目代表世界領先水平和具有中國特色。上級主管部門相信他們有能力並能夠勝任在短短8分鍾內向全世界展現中華民族形象和黑龍江省3000萬人民精神風貌這一極富挑戰性的演出任務。

  大冬會最主要特點就是冰,冰上舞龍是節目的突出特點。演員們托著兩條騰飛巨龍在冰上舞動,其中,每個龍頭達30餘斤,從龍的嘴和脊背上放出冷煙花。

  據關心民團長介紹,冰上舞龍表演是該團創造的世上的『惟一』。這一新型的演出形式,填補了世界冰上藝術、冰上舞蹈的一項空白。我國傳統的舞龍都是在地面上表演。在冰上舞龍,最大的特點:第一需要演員有良好的控冰能力;第二要有道具在手裡拿著。冰上平衡就很不容易,做動作就更不容易,拿著沈重的道具在冰上進行舞動和相互配合就更加難上加難。腳站在地面上很實,但因冰是一個滑動和自由狀態,而龍則又是處於運動和游走的狀態,兩者具有共性,如果結合好了會是一個活靈活現極富動感的感覺。加上一些優雅可愛的天鵝游弋其間,6名軟功演員在直徑為2米的六邊型大冬會會徽的有機玻璃燈廂上進行技巧表演,使整個節目洋溢著生機盎然的動感和生命力。

  關心民團長並十分自信地表示:『這臺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獨創節目對國內外觀眾都是很新鮮的,能令他們耳目一新,給他們留下鮮明的印象,將會成為都靈大冬會上最後接旗儀式的一個亮點。讓他們充滿信心並堅定的相信黑龍江一定會辦好2009年世界大冬會。』

  緊鑼密鼓蓄勢待發

  省冰上雜技舞蹈團是於去年12月接到任務。最初創意是將節目分成幾個章節,參加演出人數達80人。考慮到財力和各方面客觀條件,經六易其稿,最終,演員人數減少到41人,其中女演員18人、男演員23人,年齡最小的是13歲,最大的為36歲,正式演出時上場36人;同時取消了使龍騰飛到空中及天鵝飛翔到天空中的一些內容,而更多的是在冰面上呈現和表演。

  記者在排練現場看到,節目所用的道具,兩條17米長的巨龍,其每個龍頭足有30多斤,6個4米高每個重達20多斤的中幡和桌面為有機玻璃的直徑為2米的六邊型桌子等全部運到滑冰訓練館。每位演員陸續都換上了單薄而嶄新的演員服裝。伴著歡快的樂曲聲,全體演職人員進入了緊張的排練。

  據總導演張延風介紹,由於時間緊迫,所有演職人員每天都要在寒冷冰面上進行兩個多小時的排練,且受場館時間所限,經常是在下午和晚上進行,有時要排練到晚上12時,十分辛苦。

  張延風表示,擔當總導演任務壓力確實很大,但同時也是一種動力。相信在全體演職人員上下一條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