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電 據《牡丹江日報》報道,春節臨近,盤兒、碗兒也成了年貨中的『主角』。但記者在走訪時發現,許多消費者在挑選這類產品時,要麼只圖好看,要麼貪便宜,結果往往沒有買到能保證健康的產品。
在牡丹江市某大型超市,大大小小、各種形狀、晶瑩剔透、新穎漂亮的盤碗讓人愛不釋手。記者注意到,無論拿起哪個款式的盤碗,底部都標有產地廠名。一對中年夫妻看中了一款來自山東煙臺如『鼓』狀的小白瓷碗,碗邊有兩道綠色的線條,碗內綻放著一朵綠色的小花,價格為3.6元。
隨後,記者又來到牡丹江市北龍大市場,看到了許多與超市同款的盤碗,但價格多比超市便宜1元至2元,同模樣的鼓狀小白瓷碗在這裡賣1.6元,還可以講價。讓記者不解的是,這些盤碗外觀與大商場的沒有大的區別,只是顏色光澤稍有不同,有的則是底部沒有產地廠名。可大多數消費者似乎只關心顏色與價格,對產地廠名不太留意。
那麼,這些樣子相同、價格不同的盤碗到底有什麼區別?消費者在挑選時應注意些什麼呢?
來自山東臨沂的陶瓷餐具經銷商王先生告訴記者,一般用的陶瓷餐具都是陶土經過燒制後,再加上一層釉水制作而成的。釉水在未燒制前,一般都含有紅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在經過工藝得當的燒制後,該紅丹會轉換成無害的鉛化學物,因而合格的陶瓷餐具對於人體是無害的。而那些劣質產品是由於烤化溫度不夠或工人工藝處理不當等因素造成陶瓷制品鉛溶出量過多,這種陶瓷餐具就不會在碗底標上廠名。而用這種劣質餐具盛放水果、蔬菜、牛奶等含有機酸的食品,餐具中的鉛等重金屬就會釋出,對人體健康有害。另外,在選購陶瓷餐具時,要注意先看外形是否周正,有沒有破損、斑點、氣泡等。比如,消費者可以用手指輕輕敲幾下,聲音清脆,說明質量好,聲音沈悶或沙啞,則是劣質品。另外,一般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陽光或燈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輕,且厚度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