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哈爾濱心腦血管疾病佔死亡首位 暴露不良生活習慣
2007-01-14 11:45:1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巍 王浩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4日電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而導致我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我們生病又與什麼有關系?這些問題恐怕連我們自己都說不清。近日結束的以惡性腫瘤為重點的第三次全國死因回顧抽樣調查黑龍江地區居民死因調查,為我們揭開了哈爾濱市居民死因謎底。

  入戶調查繪制居民『死亡地圖』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衛生部就曾先後兩次開展以癌癥為重點的死因回顧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城鄉地區癌癥死亡呈快速增長趨勢,並呈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高發癌譜並存現象。13年過去了,隨著環境狀況、居民生活方式和營養膳食的變化,我國居民死因構成又發生了哪些變化、有些什麼特征?為此,第三次全國死因回顧抽樣調查於2006年展開。

  記者從哈爾濱市南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變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制定衛生政策、評價衛生工作質量和效果的科學依據。黑龍江省於2006年7月份全面啟動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工作。本次調查從黑龍江省抽取南崗區、依安縣等8個區縣的樣本。據南崗區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科長何慧介紹,此次調查在全國范圍共設160個調查點,南崗區是黑龍江省8個調查點中受調查人數最多的一處,佔全省總人數的1/3。為保證此次調查准確嚴密,調查組還對該人群中的5%進行復合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哈爾濱市居民疾病譜和死亡譜發生明顯變化。

  心腦血管疾病是罪魁

  南崗區疾控中心通過對本區戶籍死亡的萬人抽樣調查顯示,哈爾濱市人口死亡率為6?。傳染病已被控制在較低水平,而心腦血管疾病及腫瘤等慢性病已經顯著上昇,成為目前黑龍江省居民人口的最重要死亡原因。與全國居民死亡率以惡性腫瘤為首不同的是,導致黑龍江省居民死亡的罪魁為心腦血管等循環系統疾病。

  通過調查發現,哈爾濱市居民前六位死因為:循環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消化系統疾病及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在全死因構成中佔92.56%。六種疾病中,循環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損傷和中毒、消化系統疾病中均為男性死亡率高於女性,尤其是消化系統疾病,男性為女性的2.33倍;而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則女性死亡率大於男性,其中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明顯增高,成為新的嚴重威脅居民健康的又一大疾病。

  惡性腫瘤死亡中,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和肛門癌、胰腺癌、乳腺癌和食管癌是危害哈爾濱市居民健康的七大癌癥。在循環系統疾病中,心腦血管疾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循環系統疾病和惡性腫瘤死亡率明顯增加的年齡在45歲組。其中肺癌死亡率多年來始終居各種惡性腫瘤之首位,其次為肝癌,胃癌死亡率雖然居第三位,但卻一直呈高水平狀態。女性中乳腺癌死亡率高達8.86/10萬,居女性惡性腫瘤死因中第四位,嚴重威脅女性健康。

  17種疾病死因各年齡組死亡率比較說明,5歲以下的主要死因為新生兒疾病、先天異常,而先天異常主要表現為先天性心髒病,死亡率較高,為83.89%;45-55歲組以上主要死因為惡性腫瘤;65歲以上最高死亡率為心腦血管疾病。

  意外傷害奪命青壯年

  調查顯示,城市死亡率明顯高於農村。雖然城市人群物質生活發達,普遍受教育程度高,自我保健意識強,社會衛生服務健全,但較農村污染嚴重,社會壓力大,精神負擔重。

  損傷和中毒在全死因順位中雖只佔第四位,但由於死亡年齡較年輕,對居民期望壽命影響很大,其中,男性前五位死因依次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殺、被殺和意外中毒;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是意外中毒、交通事故、被殺、意外跌落和其他。意外傷害是青壯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據南崗區疾控中心主任吳樹嶺分析,在意外死亡中,車禍和自殺有增長趨勢。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車族越來越多。男性開車較女性多,因此男性車禍發生率比女性高。而自殺的增長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要承受學業、就業、愛情、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而一直以來學校對於學生心理健康重視不夠,學生進入大學,受環境刺激產生心理問題,又無法進行自我排解,導致自殺率上昇。一項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其中20.3%有心理問題。很多高校學生都有郁悶、焦慮等輕微癥狀,一般大一和大四學生易出現心理問題。

  死亡譜暴露不良生活習慣

  為何哈爾濱市居民死亡的罪魁是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為何逐年年輕化?專家分析,這與東北的氣候、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

  受氣候影響,東北地區冬季漫長寒冷,因此北方人喜食高鹽、高脂、高糖飲食。由於戶外寒冷,居民活動少、有氧消耗少,因此北方人易造成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通過對哈爾濱市33歲-74歲的33000名居民普查,哈爾濱市居民肥胖率超過國家標准的40%,而肥胖是導致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

  哈爾濱市居民腫瘤發病率逐年增加,與診斷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關系。肺癌高居癌癥首位,佔癌癥死亡的35%,與東北人吸煙重、空氣污染、生活水平方式的變化都有密切關系。特別是近年女性肺癌發病率有上昇趨勢,與被動吸二手煙有關。癌癥年輕化的問題,與食品安全、工作緊張、生活不規律和內分泌調節都有一定關系。女性宮頸癌、子宮癌、乳腺癌發病高與不潔性生活、不生育有關。

  記者采訪哈爾濱市多家體檢中心了解到哈爾濱市居民發病趨勢:企事業單位、私企老板脂肪肝患者發病率高;老師的腎結石、膽結石發病率高。記者在體檢中心了解到,一企業為員工體檢,結果60%以上的人都有脂肪肝,就連20多歲的年輕人也不例外,究其原因是該單位炒菜常年使用葷油;而法院和銀行兩家單位同時體檢,結果法院受檢人中50%都有心腦血管疾病,而銀行受檢人中卻只有1位70多歲的退休人員有心髒病;哈爾濱市一單位的50%以上的人都患有結石病,經調查發現,該單位的飲用水中含有污染物較多。專家分析說,疾病與人的飲食習慣、心情、生活節奏、生活方式以及環境污染都有一定的關系。

  專家建議:居民要健康飲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還要定期進行體檢,建議1年至少體檢1次,以防病為主,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