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電 題:追尋GDP背後的城市幸福——哈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四年增長惠及百姓生活
付出了勞動,奉獻了纔智,就會分享到城市發展與改革創新的成果。
四年來,哈爾濱市委帶領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全市人民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為城市創造了更多的幸福關鍵詞,也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期盼——建設『適宜創業、適宜人居、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文明城市』,建設富裕安康、和諧奮進、民主健全、文化繁榮的美好家園!
★開篇語
盤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四年成就,我們身邊的城市和百姓生活發生『質』的飛躍: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實力壯大,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市民精神文明的提昇、物質生活實惠增多、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完善……
在全市人民滿懷信心地喜迎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經委、規劃、教育、衛生等與城市建設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政府部門,推出『數字述說百姓新生活』系列報道,從百姓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入手,用『數字』解讀城市新變化,展示百姓新生活,以鼓舞全市人民戮力同心,以飽滿的熱情踏上新的、更加輝煌的振興之路。
實力篇
城市創造財富能力增強,競爭力排名逐年上昇
從2003年起,GDP連續三年保持13%以上增長,到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有望突破2000億元大關,這組預計的數字意味著冰城經濟實力的一個轉折,一次飛躍,一個歷史新起點。
市專顧委副秘書長、研究員王曉夫這樣解讀『GDP連續四年快速增長』:它標志著冰城抓住了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歷史機遇,基本甩掉了沈重的國企包袱,駛入『加速度』發展的快車道。這樣的良性循環,助推冰城綜合實力連續兩年榮登全國城市前10位。
GDP反映全社會經濟活動的總規模,簡單說,就是地區三個產業增加值的總和。王曉夫說,哈爾濱市GDP高增長,得益於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
數字最有說服力,據市統計局提供:哈爾濱市三大產業結構比重由2002年的19.3?31.2?49.5調整到2005年的16.4?35.3?48.3,工業比重逐步加大。
工業重現生機:哈市工業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保持雙高增長。裝備制造業、汽車、食品、醫藥等優勢支柱產業如虎添翼,給城市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礎。哈啤、哈藥等骨乾企業經過戰略性重組,綜合實力居全國同行業領先地位;
農業驚人一跳:糧食產量連續三年創歷史新高,四年來農民收入增幅由6%提高到9.9%。
市經委經濟運行處處長李進奎告訴記者:去年1至11月份,哈爾濱市累計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共107戶,其中,累計超10億元的企業14戶。世界500強在哈爾濱市投資項目達20個。
王曉夫以專家的視角,用理論來為之定位:工、農業是創造價值的產業,它們比重加大意味著城市創造財富的能力在增強,而這也正符合了哈爾濱老工業基地的城市定位。
實力決定競爭力。國家權威部門出爐的兩次『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哈爾濱市排名逐年上昇。一切都在印證,哈爾濱正進入歷史最好發展時期,在更高的起點上蓄勢欲飛。
活力篇
銳意創新,發動群眾『點石成金』實現大跨越
創新,為了超越。
創意,激發活力,孕育希望,提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全城大張旗鼓地搞『創意獎』,哈爾濱開了全國先河。市專顧委委員李德濱說,決策層有了創新意識,整個社會纔會匯聚纔智。『振興哈爾濱優秀創意獎』評選首次拋出,就征集到102個部門、地區及個人申報的創意項目345個,最終52個金點子得到獎勵。
『點石成金』的故事變成了現實:天氣預報和集中供暖是毫不相乾的兩件事:你報你的,我燒我的。而『采暖期氣象節能預報推廣』的創意問世,卻帶來巨大效益:把天氣資訊與供暖服務嫁接起來,看天燒火,既節省資源,又淨化空氣,改善環境,全市一年可因此省幾百萬元的燃料費。
『在平時工作與生活中,類似的資源和機會隨處可尋,關鍵是要有獨到的眼光去發現、去創造、去出新!』市委書記杜宇新一語中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哈爾濱來說,面對深刻變革、激烈競爭的國內外環境,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未來!
由『哈爾濱制造』到『哈爾濱創造』。創新,讓哈爾濱煥發新的活力,給城市生活帶來驚喜與進步。
車載藍牙免提通話裝置、全自動包裝機器人、盲用計算機應用……四年來,哈爾濱市誕生了許多高新技術產品,在國內外叫響了『哈爾濱創造』的無形品牌。市科技局局長李凱英自豪地說,哈爾濱市科技創新投入逐年增加,重獎了一批科技創新項目和人員,推出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的若乾政策,從今年起全市科技投入每年達到5億元,支持創新型企業及科研機構。
盤點冰城四年來發展速度和市民幸福感的增加,一個硬指標令人精神一振——據哈爾濱市有關部門初步預計,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有望突破2000億元大關,哈爾濱市將連續四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長速度!GDP增長的背後,意味著冰城的經濟實力躍昇至怎樣的水平,為城市創造著怎樣的財富,給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增添了哪些亮點,對城市競爭力有著怎樣的拉動與提昇?
在全市人民喜迎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之際,記者采訪了哈市部分官員、專家、學者和市民,追尋這座城市的實力、活力與百姓生活幸福感。
合力篇
改革成果惠及百姓生活
『把GDP裝到老百姓的口袋裡,這是硬功夫、真本事。』省、市專顧委委員楊明遠認為,城市的實力與活力匯成合力,最終都要變成百姓看得到、摸得著的生活內容。
楊明遠細數這份『看得見』的實惠和『看不見』的改變:水龍頭流出的水更甘甜了,屋子更暖了,腰包更鼓了,街頭的空氣更清新了,供老年人休閑的場所更多了……
城市四年發展中的一個個亮點,折射著百姓生活質的飛躍:
治水。2006年底完成的磨盤山供水一期工程,讓14萬市民最先喝到了全國最好的『山泉水』。投入53億多元的磨盤山供水『生命工程』,將結束哈爾濱百年依靠松花江水、地下井水的歷史。
供熱。24小時集中供熱讓冰城市民的冬天不再冰冷。道裡、南崗、香坊等地區集中供熱,使全市集中供熱普及率提高到61%。
生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2%,城市綠化覆蓋率超過30%。中央大街和太陽島風景區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腰包。居民收入持續提高,2006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1230元,比2002年提高了60.3%。
楊明遠說,在『以人為本』城市終極追求的進程中,不僅要滿足百姓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還要滿足其安全、享受、尊重以及發展等高層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