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農民工家長學校:一場『新教育運動』
2007-01-15 16:36:56 來源:東北網  作者:黃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教育專家為農民工子女家長講家庭教育方法
潔淨小學農民工家長學校掛牌儀式
潔淨小學農民工家長學校開班儀式
農民工子女和家長一起走進家長學校的課堂
學生、家長共同學習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李曉凡

  東北網1月5日電 題:農民工家長學校:一場『新教育運動』

     記者 黃健

  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未來國家強弱。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環境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同,得到的教育結果也大大不同。教育專家指出,家庭環境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教育觀念、知識素養、言行舉止以及方式方法,無不對未成年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及塑造產生直接和重要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大批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接受教育,隨之而來的農民工家長素質有待提高就成了社會關注的問題。哈爾濱市南崗區潔淨小學在農民工子女教育探索的過程中,幫助農民工積極學習先進的家庭教育方法,鼓勵家長同孩子一起成長,被專家們稱之為一場新的『教育運動』。

  15日,哈爾濱市潔淨小學濟濟一堂,百餘名進城務工農民參加了農民工子女家長學校開班第一堂課——『同一藍天下共譜成長篇』的學習。

  專家:多學習、多溝通,很重要。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李曉凡對家長們說,由於農民工所從事的大都是早出晚歸,工作強度和體力消耗都比較大的職業,所以大多家長都無暇顧及子女教育。家長總是要求孩子看書學習,自己卻不注重學習,沒有家長的言傳身教,孩子又怎麼能按家長的要求做?一席話,讓在座的家長頻頻點頭。李老師說,要想孩子學習,首先家長自己要學習,從而帶動和鼓勵孩子也能夠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李老師認為,城裡的家長圍著孩子轉。而農民工的孩子,卻盼望著和家長說上幾句話。農民工來到城市謀生,生活之艱辛是城市人難以體會的。其實他們也很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成纔,但是往往認為孩子有書讀了,有人管了,就可以安心地賺錢了,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李曉凡說,農民工家長應主動和老師聯系,詢問孩子的情況。農民工子女放學回家後,家長應與孩子交流學校班級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了解孩子的情感,和孩子一同分享學習中的苦辣酸甜,從而走進孩子的世界。

  校長:家長應該和孩子一同學習、成長。

  『雖然我沒文化,但現在咱是農民工家長學校的成員啦,往後咱們跟專家學習咋教育兒子……』學生家長肖霞握著韓校長的手激動的說。韓校長告訴記者,今天開班的第一堂課得到了農民工子女家長的熱烈歡迎,他們和教育專家當場進行互動,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據潔淨小學韓金玲校長介紹,農民工群體自身生存環境在不斷改善,子女就學問題已基本解決,但是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越來越凸現出來。據權威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900名打工人員中,30.6%的人不知道或從未聽說過家庭教育,其餘知道這一名詞的人理解得也相對片面,認為家庭教育就是抓學習,而對孩子的思想道德、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賞識教育等,家長知之甚少,更談不上付諸實施。今天的課程是一個開始,以後我們還將定期舉辦這樣的『農民工家長學校』來幫助這些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困惑的家長。

  韓校長說,由於外出打工人員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在實施家庭教育時家長多以簡單的說教為主;因勢利導型的家長僅佔13%;放任自流、簡單粗暴型、溺愛型等共佔22%。過於單調的教育方法無法激發孩子的認同感,很難收到好效果。因此,雖然絕大多數外出打工人員子女善於體諒長輩的辛苦,自身的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較強,但他們的孤獨感也較重,思想和心理表現都較為封閉,害怕遭到輕視和歧視。家長學校給家長和孩子一個共同成長的空間和機會,也提醒我們:想要拿到一張孩子和社會認可的合格父母證書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