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6日電 6日,家住齊市昂昂溪區的鄭先生被診斷為腦血管閉塞引起的『腦梗死』。但發病5個多小時後,癥狀又消失了。原來,這是齊醫學院附屬二院引進的『超早期、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術』使他化險為夷的。
當日下午,61歲的鄭先生突然出現了言語含糊不清、右側肢體偏癱癥狀。家人於17時10分將鄭先生送到齊醫學院附屬二院就診。經查,患者血壓高達200/120mmHg,右側顱神經癱瘓、右側肢體癱瘓。但急查頭顱CT並未顯示與本次發病相關的病灶。該院神經內科主任周潔信及副主任李傑,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果斷為鄭先生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的超早期』。為避免全身靜脈用藥引起出血傾向、療效差、恢復慢及後遺癥多等諸多問題,周潔信和李傑決定為他進行『超早期、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術』。
當晚6時30分,李傑副主任在醫生王岩的配合下,開始為病人進行全腦血管造影,進一步明確了病人的血管閉塞情況。晚7時45分經微導管泵入尿激?。40分鍾後,病人閉塞的血管再通了,肌力也恢復正常。此時,距病人發病的時間是5小時55分!使鄭先生躲過一劫。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