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電 為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近年來,哈市各社區相繼辦起了圖書室。然而,記者近日在走訪中卻發現,大部分社區圖書室處於乏人問津的尷尬境地,因到社區圖書室借書和看書的居民少,部分社區圖書室竟成了擺設。
看書的人寥寥無幾
11日上午,香坊區橫道社區汪主任在社區圖書室值班,卻沒等來一位轄區居民前來看書或借書。汪主任對記者說:『社區有5000多居民,但每月來看書的卻寥寥無幾,以前最多時也纔有十幾人。因為圖書室接待的人少,該社區僱用的社區圖書管理員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辭退了,平時該項管理工作由社區主任兼管。
當日14時,記者又走訪了道裡、香坊、道外區的幾個辦事處的社區圖書室,發現除了少數有專人管理外,絕大多數社區圖書室成了閑置的擺設。道外區一處社區圖書室與活動室合成一體,這邊居民娛樂運動,而另一邊一排書架孤零零地擺在牆角處,讀書場所完全被擠佔。記者詢問現場的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圖書室有人來嗎?他回答說:『一個月都沒有一個人來看書,所以就放到角落裡了。』
樣式內容不合居民口味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相當多居民知道自己生活的社區裡有圖書室,但大部分人卻不肯去。對此,他們的解釋是,社區裡的書籍不合口味。
『我想看的書社區圖書室沒有,有的我卻不想看。』喜好計算機的道裡區撫順社區居民陳先生表示很難找到合適的書籍。
香坊區進鄉辦事處居民陳思梅說:『孩子上五年級,假期裡想讓她到社區找幾本勵志的書看,方便還省錢,但社區圖書室兒童讀物少,其中一些書版本舊,內容過時、枯燥,孩子根本就不喜歡。』
記者在走訪時也注意到,哈市一些社區圖書室內的書籍雖然按文學、藝術、專業技術等分門別類擺放在書架上,但大多時間久遠,有的竟是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而書籍中還有不少是泛黃的舊書。如今年輕人喜歡的時尚書籍,以及孩子喜歡的卡通書籍幾乎難尋蹤影。作為社區圖書室『常客』的一些社區老人也向記者抱怨說,社區圖書室的藏書面對社區的所有人,可是現有一些農業技術、銀行貨幣學、倫理學等內容的書籍,與居民生活根本無關。
圖書更新成難題
『社區圖書室利用率不高是各個社區的通病。』采訪中很多社區主任都這樣描述哈市社區圖書室的現狀。據了解,哈市社區圖書室的藏書大都有1000到2000冊,一部分由政府機關、企業捐贈,一部分由社區自己籌集,所以這部分圖書樣式和內容陳舊是難免的。風華社區劉主任對記者說,社區當然很希望能有更多吸引人的書籍和雜志擺上書架,但沒有購書經費和外界捐贈,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此,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董鴻揚表示,『雖然目前哈市社區圖書室遇冷,但並不意味著只是個擺設,因為國家開辦省、市、區、社區各類圖書室是各有所用的,滿足不同層次的閱讀需求的,形成文化建設的構架。所以,哈市相關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解決社區圖書室藏書不足問題,與有關圖書部門協調出臺定期改善社區圖書條件,使社區圖書室『活』起來。